翻新时间:2023-07-1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
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 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⑵ 读熟课文。
2、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揭题、解题
(2分钟。)
1、揭题。
2、读题。
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3分钟。)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理解诗意
(15分钟。)
1、学生自学古诗:
(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0分钟。)
⑴ 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学讲解古诗;
⑵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四、体会诗境
(6分钟。)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
(14分钟。)
1、引导:
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
2、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观落日
- 家乡的杨树林
- 楼前庭院
- 四季
- 游绮园
- 爱护地球保护环境
- 敬礼!白衣战士
- 女孩也能撑起一片天----读《女婴降生后》后感
- 家鸡为什么飞不高?
- 观荷花
- 未来的电脑
- 妈妈的“吼 声”
- 陌生
- 捉蚂蚱
- 我想象2008年奥运会
- 审计发展的主要方向——网络审计
- 中美CPA职业风险比较研究
- 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政府绩效审计
- 浅谈影响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的因素及建议
- 经济责任审计之管见
- 浅议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
- 浅淡我国设立注册环境审计师的必要性
- 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研究
-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浅谈
- 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趋势及若干创新思路
- 网络经济对企业组织结构和审计发展的影响
- 论网络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浅谈网络审计
- 试析审计风险的成因、防范及对策
- 中印政府绩效审计环境比较
- 《竹影》有关资料
- 《安塞腰鼓》词义辨析
- 墨竹考源
- 《安塞腰鼓》课后反思
- 《安塞腰鼓》教学杂谈
- 关于新课程“课”的若干评价问题的思考
- 《安塞腰鼓》教学后的反思
- 画竹名家
- 《竹影》主题思想
- 《安塞腰鼓》实践教学
- 《子恺漫画选》自序
- 特级教师谭青峰这样教 《安塞腰鼓》
- 漫画家丰子恺
- 教研,有一种力量叫唤醒
-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