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历来有争论。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这是目前指导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最权威的、最法规的观点,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执行。问题是:课堂上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你呢?这一直是困饶许多教师的棘手问题。张卫其老师以下的这个教学片段会给我们很好的回答。
张老师在执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中,对重点句“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利用大地震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地教学是这样进行的:
教师先抓住重点词“一次有一次”,让学生感受表层意思:次数多,并随机指导朗读。在学生感受了次数多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一次又一次”,挖掘其背后的人文特性。
“从‘一次又一次’中你还感受到什么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马上体会到,这次数多的背后,深藏着李博士抽取骨髓的艰难,青年的顽强毅力,坚强的意志──此时张老师有引导学生谈了流出的骨髓所代表爱心,希望,友谊,生命──最后当学生的理解情感达到一定程度时,再指导学生进行了感情朗读,表达抒发自己的感受,声情并茂。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根本性质的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方。人文性是那巍峨挺拔的山峰,而工具性就是登商那山峰的一级一级的阶梯;人文性是那广袤无垠的大海,而工具性就是抵达那光辉彼岸的船。我们不能机械地脱离一方去谈另一方,因为没有脱离人文性而单独工具性,也没有脱离了工具性的抽象的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是不可分的。课堂上如何有效地落实人文性工具性的统一,张老师的这一段教学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范例。另外需要补充的一点是:人文性不只包括思想教育,而且包含情感的熏陶和审美的体验。
上帝在细部。一句无心的话,一个忽略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行为,一种惯常的态度──课堂中的微不足道的细末之处,往往决定着教学的成败,丝毫的细节决定着课堂的效率与质量。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课程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高品位,就是追求教学的智慧;把握细节,更是提升教师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
最后,感谢与会的九位教师带来的精彩的课,感谢专家的讲座与点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因为选择不同
- 观察
- 可爱的小猫
-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 开学了,我们笑了
- 假如我是科学家
- 再逢中秋
- 观察豆子
- 时间都去哪了
- 我的蝈蝈将军
-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 胜似亲人
- 养蚕
- 颐和园导游词
- 黄山导游词
- 对现代企业管理中5S管理应用的探讨
-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 国企管理应符合所有制性质
- 企业管理会计现状与发展策略之我见
- 关于优化劳务派遣管理的探讨
- 论法约尔管理理论在油田HSE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 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探析-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变化
- 国有金融企业客户关系创新-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透视
- 浅议商业银行成本控制
- 群塔防碰撞方案
- 从三江并流想国企管理
- 园林施工定额管理
- 《春雨的色彩》课文结构分析
- 《春雨的色彩》作者介绍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阅读知识
- 《燕子飞回来了》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案讲义
- 《春雨的色彩》随堂练习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生字
- 《春雨的色彩》考点链接
- 《春天》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学建议
- 《春雨的色彩》作者其他作品
- 《春雨的色彩》文章问题分析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 《春雨的色彩》重难点分析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仿写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