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上星期,教学了颂扬人间真情的一篇文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主要讲述这样一个童话故事:大陆青年小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课后,学校的几位老师对这堂课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深受启发,受益非浅。反思这节课,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

首先,在课文讲授中,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体会语句含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感情表达出来。学生有时朗读不到位,例如: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重点是要学生体会到当时情况很紧急,很危险,朗读时要要读出这样的感情来。虽然我叫了好几个学生来读来感受,但是学生读的仍旧不够到位。感觉完全是为了读而读,朗读时声音也不够收放自如,因此感情没有到位,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如当时,老师能够给予恰当的范读,从声音带动学生,将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到作用。

在课文讲授中,忽视了对关键词语的感悟。比如“辗转”“突如其来”学生都很难理解,虽然我放在课文中最突如其来进行了简单的解释,但是没有去深入挖掘,突如其来我还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环节,这里为什么要用这个词,用这个词,你有什么感受?这样对课文的内容和就挖的更深了,学生也学会了怎样来运用了。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课文的主题是颂扬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但是对于这个主题的点拨和深化还不够。语文课堂跟思想教育应该是合二为一的,语文教学不能脱离了思想教育而只进行文本,这样的语文课仅仅是工具,忽视了其人文性。

通过讲授这一课,还暴露出自身应变的能力的不强。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情况没能进行很好的处理,特别是出现了很多口误,把台湾青年说成小钱而把小钱说成台湾青年,说明自己准备的还不够充分,也反映出自身应变能力不强,没能很好地处理自己意料之外的情形,还需在教学中多多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的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件小事
小企鹅可可(一)
金鱼是如何睡觉的?
做一只鸟,真好
风景优美的梅力更
吊兰
做一朵花,真好
小猫
美丽的世纪广场
制作小桔灯
比本领
一件难忘的事
我的毛绒玩具
丹顶红
做一朵花,真好
2012年大学生预备党员思想汇报范文
大一学生第一季度入党思想汇报
2012年5月最新大学生党员思想汇报
2012年青年积极分子入党思想汇报
2012年5月机关工作人员入党思想汇报
2012年5月大学生思想汇报范文
2012年5月大学生党员思想汇报范文
2012年5月中学教师党员思想汇报
2012年大学生入党转正申请思想汇报
2012年农民工预备党员思想汇报范文
2012年4月预备党员思想汇报范文
2012年第一季入党思想汇报范文
2012年考研学生入党思想汇报:永远跟党走
《习惯的力量》的读书心得个人收获
2012年5月入党预备党员思想汇报范文
后现代设计
YH电站发电机出口空气开关爆炸原因
文化的回归与设计的回归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
青银高速公路克服桥头跳车技术措施
正确选择安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配电网自动化载波通信在线路故障时的通道分析
用小波理论区分变压器的励磁涌流和内部短路的新原理
谈民用建筑自备柴油发电机组的选用
大截面导线及其输电技术
变压器室通风探讨
使用PLC以太网实现对隔河岩电厂LCU改造
电气施工图设计说明统一写作规定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的体系结构和配置
民用住宅建筑防雷设计浅谈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二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四
《北京》教学设计之一
《北京》教学设计之四
《北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一
《北京》教学设计之五
《北京》第一课时
《北京》教学设计之二
《北京》综合资料
《北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北京》教学设计之三
《北京》教学设计之七
《北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