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5
力求简约追求和谐──《卡罗纳》教学反思
《卡罗纳》节选自《爱的教育》一书,是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第六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追求简约,追求和谐:
首先,在教材处理上,追求简约,剪裁重缝。课堂上学生们围绕“卡罗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周围的人们又是怎样表达对卡罗纳的爱的?”这两个问题品读感悟。学生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描述,品读、批注、交流,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学生那同情与怜悯的神情,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们正沉浸在爱的教育中。在此基础上,追问:“这些‘爱’卡罗纳感受到了吗?从哪儿看出来?”抓住“他什么也没说,也没有抬起头来,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体会卡罗纳将坚强面对现实,成为生活的强者的内心感受。
其次,努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我注重了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不断渗透。引领学生寻找感受周围的人对卡罗纳的爱的词句,从动作、眼神、心理等方面捕捉爱、感受爱。如体悟“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时,千言万语化为“放、贴”,做这个动作表示什么?请你把动作背后隐藏着的东西朗读出来。千言万语还化为一句话──(齐读)“卡罗纳,别哭了。”又如:“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我用一句“目光默默地看着他,什么话都没说,那一双双眼睛里写满了什么?如果你就是卡罗纳的同学,你要用这目光告诉他什么?”将学生置身于同学和卡罗纳的直接对话中,激起了学生的情感波澜,对话中加深内化了关爱的情感。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借班上课,异地而教,对学情不够了解,未能及时处理好课堂教学资源。如在最后环节,原来预设在学生朗诵过程中渗透手语教学,因为手语而多次重复朗读。后来得知,他们学校在两周前就进行过手语教学。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打手语诵读,达到“巧借东风催芳菲”的效果。
因为年轻,所以更需锻炼;因为追求,所以更想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老师
- 会“唱歌”的杯子
- 看电影
- 一件有趣的事
- 夸家乡
- 做果汁
- 我的书包
- 假如
- 开心的一天
- 美丽的太行山
- 观看打乒乓球
- 小乌龟
- 辣椒
- 小花兰兰和小草绿绿
- 懂事的好孩子
- 试论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 学堂乐歌
- 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 浅谈邓小平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启示
- 谈纳比派的绘画艺术
- 歌词语言刍议
- 浅析周恩来可持续发展思想
- 包装设计的艺术趣味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析
- 探析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绘画
- 舞蹈创造中的内容美与形式美
- 论H.HO.什维多娃语言系统中人的地位
- 现代汉语量词的评价意义分析
-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男女使用非真实性话语的差异研究
- 浅谈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比较
- 《冬阳·童年·骆驼队》重点字词的意思
- 《祖父的园子》趣闻故事
- 《祖父的园子》整体阅读感知
- 《祖父的园子》考点练兵 基础篇
- 《祖父的园子》重点问题探究
- 《童年的发现》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冬阳·童年·骆驼队》考点练兵 基础篇
- 《童年趣事》(一)
- 《祖父的园子》考点练兵 课外阅读
- 《童年的发现》重点问题探究
- 《祖父的园子》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童年的发现》整体阅读感知
- 《祖父的园子》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童年的发现》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童年的发现》重点字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