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给予是快乐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4课教材。主要讲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夕与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从一开始的误解至最后的理解的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表达,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片断】
师:那确实是一个难忘的夜晚,在那里保罗、小男孩及弟弟一起共同体会着给予带来的快乐。让我们再来找一找他们快乐的原因吧!
投影:
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 )而感到快乐。
生:保罗的哥哥因为送给弟弟一辆汽车作为圣诞礼物而感到快乐。
生:保罗因为和兄弟两个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而感到快乐。
生:保罗因为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而感到快乐。
生:小男孩因为帮助弟弟实现了美好的心愿而感到快乐。
……
师:同学们,你们理解得非常精彩。那么你有过帮助别人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
投影:
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
生:我曾因为在雨天里帮助一个没有带雨具的同学回家而感到快乐!
生:我曾因为在汽车上为带小孩的阿姨让座而感到快乐!
生:我曾因为在放学路上帮一位老爷爷推车而感到快乐!
生:我曾因为帮妈妈干家务活而感到快乐!
……
师:看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想,老师感到很高兴,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同时,也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有句话叫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是一种高尚的快乐,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丝关怀,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取一份真正的快乐。
【案例反思】
从学生的发言中不难看出,在学生的心中,原本就有着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和火苗,而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唤醒这种沉睡的人性,使之慢慢滋生起来,强壮起来。在语文教材中有多少闪耀着人性光芒的文章,如《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等等。它们不仅陶冶着孩子,也净化着我们的灵魂。
语文,就是要关注和挖掘课程中的美好人性;语文,就是要唤醒和培植学生心中的美好人性;语文,就是要用教师自身的美好人性去熏陶和感染学生。“唯有用灵魂才能塑造灵魂。”我很欣赏一位老师教学《说一说〈西游记〉》中的课堂评价:
生:我喜欢孙悟空是因为他专门打妖怪。
师:真好,有了本领应该为民除害,做有意义的事情。”
生:老师,我喜欢沙和尚,因为他很老实,不像孙悟空和猪八戒那样调皮。
师:看来人忠厚老实也是一种品质,我们这个社会就需要一批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生:老师,我知道。因为白龙马原来是条小龙,他把唐僧的马给吃了,后来知道错了,就变成了马给唐僧骑。
师:哦,知错就改,将功补过,多么好的一种品质!”
这位老师做的不正是唤醒、培植美好人性的工作吗?课程中蕴涵的美好人性,只有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才能实现其育人的价值。西方哲人说得好,“教育如果不是深入到灵魂深处,就不能在灵魂中生根成长。”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家的淘气包
- 忘不了老师
- 小足球赛
- 绣墨梅的妈妈
- 竞选
- 《金色的鱼钩》缩写
- 假如我会了七十二变
- 《金色的鱼钩》缩写
-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
- 乐于助人的她
- 记一个印象深刻的人
- 时髦女郎
- 二百年后的地球村
- 重病之人
- 我的叔叔
- 浅析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教师生态定位
- 应用型大学教师必备素质分析
- 简论用材料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试析民办高校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 简析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必要性及其实现路径
- 浅谈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当代价值及基本策略
- 浅析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 浅析沈从文自由主义文学思想初探
- 论鲁迅《复仇(其二)》中的宗教意蕴
- 试析教师的课堂组织与引导
- 浅谈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的性别主体意识
- 浅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 试析对法学专业综合性模拟实训的几点思考
- 试析课题的中小学教学研究联盟建设策略
- 试析高职院校以“文”化人的实践与探索
- 《争吵》 教案讲义2
- 《绝招》 教师语录
- 《争吵》 趣闻故事
- 《检阅》 趣闻故事
- 《将相和》
- 《可贵的沉默》 重难点分析
- 《绝招》 考点练兵2
- 《绝招》 整体阅读感知
- 《绝招》 知识点精析
- 《绝招》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争吵》 教案讲义1
- 《绝招》 重难点分析
- 《争吵》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绝招》 范文习作
- 《绝招》 考点练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