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7
以境衬情 情境交融──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有感
聆听了蒋增裕老师的一节研讨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给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的冲击又是巨大的。一节好课,传来了一股课改新理念、新气息,让我不时告诉自己,引领学生真正走进语文,是语文老师最美的收获。在此,我谈谈自己在课后感悟到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思维。
一、重视导入,创设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这里真实的环境指学生学习的情境。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创设出一个成功的教学情境,才能在教学效果上达到动人以情,晓之以理的教学目的。课文所写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蒋老师在本节课中,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精心设计了导语,披文以入情,做到以情感人,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情感氛围。一开始,以租界“那是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那是一个惹出麻烦,没处说理的地方”引入,产生对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疑惑。接着通过他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妇女 哭诉;洋人 得意扬扬;巡警 训斥;围观的中国人 敢怒不敢言”的深入理解,再解租界,从中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然后通过拓展补充《华人与狗不准入内》,深刻体会“中华不振”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教学过程环环相扣,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会水到渠成的解决学生“为什么而读书”这一古老而又崭新的问题
二、读悟结合,自由动情表达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机会让学生充分去感知、学习语言艺术的魅力,促进内化,增强语感。同时还要给学生的心灵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随着文章的情感自由驰骋,并且,鼓励学生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在学习中学到的知识、感受到的情感创造性地表达出来,凸现语文阅读表达能力的外化。在整体上做到以内养外、读悟结合。在指导学生读懂沉思,倾吐情感这一板块时,通过“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独自在沉思,他在想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练笔:周恩来可能在想( ),可能在想( ),还可能在想( )。为在修身课上,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好铺垫。接着马上反复引领学生读课题,让学生对文本的心理体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领悟到的情感自由地展现出来,在教学上又形成了一个“品读──深悟──诵读”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对课题,对本文的中心有了更深的理解。
教无定法,用语文的情感去教语文,真正帮助学生入境入情,感悟文本才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最终目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丢钱记
- 中秋之夜
- 第三次世界大战
- 爸爸晚归
- 第一次溜冰
- 妈妈生病了
- 最难忘的一件事
- 悄悄话
- 忍一下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 我是皇帝我怕谁
- 中秋赏月
- 我长大了
- 参观农科作物园
- 扳手劲
- 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 未来教育的处女地--科技教育专业
- 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结构-
- 法律只相信法律事实
- 对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两个问题的讨论(1)论文
- 经济补偿金计算及支付指南(1)论文
- 集体合同制度概念研究(1)论文
- 对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信息素养概念比较及培养
- 西门子S7300 PLC在双电梯联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追赶法求三对角线方程组程序设计
- 劳动者在工作时间非工作场地摔伤应认定为工伤(1)论文
- 人事争议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急待规范(二)(1)论文
- 北京首例工会主席被炒案的法律冲突分析(1)论文
- 谈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与应用
- 基于CORBA的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性
-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杂谈
- 《大瀑布的葬礼》中心思想
- 《大瀑布的葬礼》句段学习指导
- 《大瀑布的葬礼》分段段意
- 《大瀑布的葬礼》课文导学
- 《大瀑布的葬礼》课文内容分析
- 《大瀑布的葬礼》课后反思
- 《大瀑布的葬礼》学法提示
-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
- 《大瀑布的葬礼》难句讲析
- 读《大瀑布的葬礼》有感
- 《大瀑布的葬礼》写作特点
- 《大瀑布的葬礼》重难点精析
- 《大瀑布的葬礼》近义词反义词
- 读《大瀑布的葬礼》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