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08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课文结构严谨,层次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在教学中我做到:
1、紧扣“中华不振”,整体解读文本:
从内容上看,本文涉及很多方面,诸如:沈阳的繁华、热闹;街道上灯红酒绿;伯父的担心与提醒;周恩来的不解与困惑;中国妇女的悲惨遭遇;周恩来的思考;课堂上大家关于为什么而读书的讨论和周恩来令魏校长为一振的胸怀和报负。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场景与事件背后却有着一条内在的隐线,即:中华不振。这一切都是对“中华不振”的最好注解。因此,我设计让寻找文中哪些地方刺痛了你的心来反映中华不振。学生虽角度不一,答案多元,感悟也有不同,但对“中华不振”都有了较深刻的思考。
2、抓住重点内容,落实思维、语言、情感、价值观等教学目标:
本文重点事件是一个中国妇女受到洋人欺凌却得不到中国巡警的保护。这件事充分地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周恩来在目睹了这件事之后,方明白这一点,以至于才有了让中华崛起的志向。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体会中华如何不振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的要点,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点。但由于课堂把握还不够成熟,感觉朗读还不够到位。
3、拓展文本,直面历史与现状,引导树立报国之志:
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的一份租界背景资料,让孩子们直面历史,让孩子们心海难平,让孩子们心有所向,让孩子们从心底深处唤起民族意识,萌发初步的报国之情。并在行动中去努力落实。
4、本节课原准备把课文的第三部分也上进去的,但又担心时间紧促,所以就舍去了,造成了本课时文本内容较少而课外知识穿插过多,人文性过强而工具性弱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感觉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交流还可以更深刻,课堂上没有达到想像的深度。有待思考。
课堂粗糙,应不断优化。请老师们指导。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自己的事自己做
- 开学典礼
- 青蒜
- 一张试卷
- 看抚州文艺表演
- 小鸡的成长
- 补牙
- 爱护环境
- 写字比赛
- 围棋比赛
- 一件新衣服
- 上学第一天
- 冬游
- 参观汤显祖游乐园
- 看《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电影
- 免费毕业论文--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中的几个问题(一)
- 西二线(西段)管道试运投产方案(一)
- 商业秘密的概念及法律规制(1)论文
- 试析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的反思和探索
- 玛纳斯压气站施工组织设计(一)
- 论商法的统一(1)论文
- 免费毕业论文--PLC控制全自动洗衣机设计(一)
- 对RBAC的权限管理软件的开发及应用
- BOT特许协议争端法律解决商法适用之个人观点(1)论文
- 浅析组件机制和操作系统的实现
- 透视智能代理和协作学习
- 智能化系统及其在智能建筑中安装及应用
- 免费毕业论文--嵌入式PLC在隧道窑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一)
- 探讨现代智能化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与质量控制
- 浅谈商务写字楼电力线宽带上网方案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静夜思》教学设计1
- 《静夜思》教学设计2
-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5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6
- 《静夜思》教学设计6
- 《静夜思》教学设计7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7
- 《小小的船》教学建议
-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静夜思》教学设计3
-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 《静夜思》教学设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