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题
把你了解到的有关金华双龙洞的情况介绍一下,教师浏览网页综合介绍。
二、整体感知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自读课文,读准,读通,遇到难以理解的词句或联系上下文解决,或请教同桌、教师。教师巡视,发现普遍性的问题及时讲解。
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游了哪些地方,怎样的景致、当时的心情等)
三、探究阅读,理清脉络
1、课文哪些语句提示了游览顺序,读读画画,并画出游览示意图:
个人准备,然后小组讨论,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新疑问在小组中提出,互相讨论。此时教师巡视各组,适当加以点拨。选定一组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参观路线图,并做介绍。
2、根据讨论,梳理课文:
可以把整个过程分为“路上见闻”“外洞”“通过孔隙”“内洞”四个部分。
3、分别请各小组轮读各段,注意正音,同时对一些难解词进行释义。如:盆栽、突兀、森郁、蜿蜒、石钟乳等词语。
4、作业练习,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
围绕“在游览过程中,作者怎样把看到的景致、内心的感受写出来的”这一问题,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品析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体验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通过琢磨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然而然地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情感。
1、第一部分的学习,教师引路:
“路上见闻”一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你怎么把它读出来?(抓住描写油桐、映山红、溪流等景物的句子来体会)
指导朗读,试着默记或背诵这些语句。
2、第二部分的学习,学生自学,然后交流。
(体会如何写出外洞的“高”“大”)
3、第三、四部分的学习,同桌合作体会:
这两部分是重点,可引导围绕以下几是探究学习:
⑴ 作者怎样写出“孔隙”中挤压的感觉?
⑵ 课文怎样表达内洞的宽大?
⑶ 描写石钟乳、石笋就两句话,却写出了这些岩石的形状变化多端以及观赏的乐趣。
相互商定各选一部分,按“读读、说说、背背”三步与同桌交流,听方需做出评价、提出疑问。双方相持不下时可请教老师。
二、知识内化
分学习小组,任选其中的一部分做为自己的导游讲解内容。(可以结合板书示意图做导游讲解)
在四人学习小组充分练习讲解的基础上,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小组其他成员帮助他(她)进一步完善导游讲解词,可以增添课外了解、搜集的资料。接下来全班同学组成“金华双龙洞旅游参观团”,各组代表到讲台前担任一次导游。全班同学进行评论,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之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新老师
- 她真是一位好老师
- 我的老师
- 锛偭啃》蔷印
- 老师的性格
- 我的老师
- 我心中的老师
- 老师我想对你说
- 我的英语家教老师
- 老师,亲爱的妈妈
- 感谢您,老师!
- 我的老师
- 老师笑了
- 我的谭老师
- 英语老师我想对你说......
- 文化·教育·现代化
- 在虚拟的世界里,传递真实的人生
- 从《艺术课程标准》看高师音乐专业的发展趋势
- 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 行为引导型教学理念在实训教学中的运用
-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简论
- 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
- 浅谈对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 以学生为本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 关于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角色定位问题的探讨
- 思想疏导--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
- 四严三心,促使学生进步
- 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 论师德的重要范畴——教育公正
- 用互联网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心思想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佳句赏析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重点难点疑点精析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重点问题解析
- 以大观小 以小窥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解读
- 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感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导学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杂谈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法提示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作特点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句式变化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内容提要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题解
- 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