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
今天上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我就抓住一个问题展开:“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
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
指名的学生先说到了“雪山”,自然要体会其中的两处比喻,从“有怎样的相同点?比喻写出了什么?”体会了比喻的妙处,再用朗读体现雪山的壮丽,雪水的欢快。接着学生找到了“花”、“塔松”、“鱼儿”三处,都进行了深入理解,并结合句子开展联想说话,用朗读表现。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体的理解,小到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语,小到一个字“浮”的切入理解;还从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写作情感,小到从“心爱”感受作者对天山的深情;感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理出了写作顺序,讨论了作者的详略安排,知道了一个新的写作点:略写中也可以有重点,就像课文中略写森林,但其中重写了塔松。这样有阅读学习和写作学习的课我是比较满意的,何况最后在赞美天山中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一是整体体会天山的宁静、幽静。学生明白了这天山美丽却又大气,幽静却又生机勃勃。用他们的话说:“天山的花有生命力,树有生命力,鱼有生命力,雪山也有生命力,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给了这些花草树木、鱼儿浇灌。水是这些生命的源头。”他们说:“正因为在这广阔的天山中能听见水声、马蹄声,更见天山的宁静。这样宁静的地方,哪怕你带着多么烦躁的心情来到这,都会被抚平,都会平静下来的。”学生的感受已经很深入了,不只是感受到了景色单纯的美,已经感受到了景色的熏陶作用与生命作用了。在此基础上我决定有感情朗读结束这次的阅读“旅程”。我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骑马上天山,让老师来给大家做导游。我们用朗读来进行我们的天山美丽之旅。”于是我引读表示写作顺序的句子,学生接读景物描写的美句,在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中迎来了下课声。
一课时完成是略读课文的要求,但以前我从没做到,今天做到了,不仅学生理解深入,朗读到位,而且体会深刻。能做到这样我想主问题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看来要让课堂紧凑有效,一定要抓好主问题,切中要害,由点及面,由点成线,最后回到一个感情体悟的点,让课在书声中结束是比较理想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童年“傻”事
- 找缺点
- 森林运动会
- 瞧我们这一“家”
- 我想……
- 假如我是环境卫士
- 考试我想对你说声谢谢
- 数学日记5则
- 减肥的辅导老师
- 蜻蜓
- 《一夜的工作》读后感
- 感谢您,老师
- 我心中的乐园
- 难忘老城小巷
- 我们与周围的世界
- 试析大学新生的军事教育
- 简析建立健全交换生管理制度,推动交换生项目的发展
- 浅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
- 关于高校师生隐性作弊的行为特征与法律性质
- 试析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措施研究
- 试论电控发动机实训教学实验台的开发与应用
- 反思与超越:析审视跨文化背景下理工科文学教育
- 试论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其职业选择的影响
- 浅论学校文化视野下的农民工子女教育
- 试论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分析
- 简析新时期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 试析用周恩来精神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的思考
- 简析军事理论课堂
- 试论我国研究生教育不公平问题思考
- 试论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对本科教育职业化要求的探讨
- 钱塘湖春行
- 《满井游记》结构分析
- 《满井游记》写作借鉴
- 《满井游记》写作特色
- 《满井游记》课文背景知识
- 《满井游记》课文翻译
- 虎丘记
- 游满井记
- 《满井游记》写作特点
- 《满井游记》文言知识
- 《满井游记》解词
- 《西湖游记二则》之晚游六桥待月记
- 《满井游记》课文题解
- 《满井游记》同步练习
- 《满井游记》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