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永生的眼睛》教学实录
经过三年多的积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强了,他们能自觉做记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学句。在阅读中能通过做批注、自读自悟等学习方式,使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更趋于个性化,从而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学习目标】
1、认会写会6个生字,理解积累“振聋发聩、栩栩如生”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也是有意义的。”这句话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调查搜集有关捐献角膜的资料,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搜集信息
1、调查采访:
你周围的人对捐献角膜等器官有什么看法?
2、通过读书、上网等途径了解有关捐献角膜的知识、史料。
二、揭题导入,初读课文
1、板题,读题。
2、学生自由读文后,“开火车”读,力求把字音读准。
3、同桌互读互查,交流对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的理解(教师巡视,收集学生不懂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读后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
生:琳达的母亲、父亲和女儿在他们死后都把眼睛无偿捐给了他人,琳达得到受助者深深的敬意与谢意。
2、再读课文,独立完成下列表格,理解文章脉络:
⑴ 1965年炎热的夏日──母亲因病去世──父亲给“我”上了一课
⑵ 1980年的一天……
⑶ 1986年的这一天的两周……
⑷ 又三周后……
同桌交流后指名交流评议。
四、细读课文,读中悟情
1、谁的眼睛是永生的?你从“永生的眼睛”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句段后,细细品读,将自己的体会记在书上。
同桌互相交流讨论后指名说:
生1:我认为是父亲的眼睛永生了,从他说的话中,我懂得了帮助别人是最有意义的。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一起来读父亲的话(4、5、6、7自然段),结合你们课前的调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生读后,同桌交流调查体会后指名说)
生:现在有许多人都不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可琳达的父亲能这样想,确实令人敬佩。
生:我在调查时很多人不接受我的采访,他们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事,现在读了“父亲”的话,我感受和体会到他们给予别人的是一份多么无私崇高的爱啊!
师:大家的发言令老师感动,你们经过自己亲身体验真正理解了琳达一家人的心愿。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父亲的心愿呢?
生:我的眼睛能给失明的人带来光明,那将是多么快乐的事。
生:我认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就是能够帮助他人。
生:别人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
师:同学们都能用精练的语言概括这很好。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读父亲的话吧!(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生2:我认为温迪的眼睛是永生的眼睛。小温迪虽然去世了,但她的眼睛使两位盲人重见天日,这两位盲人因为有了温迪的眼睛,他们的生命从此有了光彩,生活充满了阳光。
师:说得不错。让我们一起读读写温迪的段落(9~15),再体会体会。
(学生个人读后指名读)
师:再读读温迪和妈妈的对话,想想如果你是小温迪你会怎么做?(同桌讨论交流后指名说)
生:如果是我,我想我会很害怕的,根本不会想到要把自己的器官献给别人。
生:我想我会很不理解外公的做法,不过学了这篇课文后我会象温迪一样乐意把眼睛送给失明的人。
师: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的温迪他们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
生3:读了这篇课文,我最敬佩的是琳达,她能将自己父亲和女儿的眼睛无偿捐献,这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
3、再读你感受深的句段,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用适当的语气读。
五、拓展延伸,整合信息
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整理成书面形式,在班内评比展览。(提示:可以是调查报告、倡议书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快乐跳蚤会
- 我家的“电毛驴”
- 读《命运的秘密》有感
- 感恩慈母
- 美丽的县委广场
- 考试以后
- 重游天目湖
- 成长中的快乐
- 爸爸,我想对你说
- 我的语文老师
- 我的邻居小妹妹
- 可爱的小乌龟
- 三峡红叶
- 感恩节随想
- 海
-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应急预案方案
-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 小学音乐室管理制度
- 网络管理员职责
-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 小学教科研制度
- 中学体育器材室管理制度
- 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
- 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参考
- 行政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 电力事故抢修应急预案
- 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
- 小学体育器材室管理制度
- 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 我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 国内区域中心城市财政问题研究
- 英汉委婉语比较与翻译
- 非上市公司实施ESOP计划的法律问题浅析(1)
- 国内本科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 WTO和中国行政改革(1)
- 关于我国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与探讨
- 从《冬月》的翻译看“风韵译”中的创造因素
- 举证时限制度新解(1)
- 把颠倒的东西颠倒过来让错位的角色复旧其位
-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可接受性
- 旅游英语的误译及对策
- 习语翻译的策略
- 谁才有资格违宪? 美国宪法 “政府行为”理关于(1)
- 常用英语单词的词源浅析
- 我国环境执法障碍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措施(1)
- 《狼牙山五壮士》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 《难忘的一课》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难忘的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难忘的一课》片段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
- 《难忘的一课》教学实录
- 《难忘的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狼牙山五壮士》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3
- 《难忘的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6
- 《难忘的一课》词句解析
-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2
-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4
-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