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2、积累词语。
3、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悟
1、导人新课:
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
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
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2、配乐范读:
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思考:
⑴ 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⑵ 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⑶ 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3、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⑴ 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
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⑵ 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⑶ 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二、研读与赏析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看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
学生讨论明确:
飞蛾生之欲望生命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生命的价值。
心跳生命珍视奋斗。
讨论加点词的作用:
1、“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2、“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表达出一种惊喜,若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
3、“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肃然起敬”表达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一种崇敬,在这里是不可随便调换的。
4、“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瓜苗在没有生长的条件下,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
5、“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作者为什么要加“勇敢地”来修饰“活下去”?作者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活着会比死了还要难受。张海迪也是如此,同样是生不如死。像她们这种情况,活着比死亡还更需要勇气,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饰成分。
三、体验与反思
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你学习了此文的思考。结合你的生活,从你的周围举出一两个例子,谈谈你的认识。
(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感受。)
四、作业
1、将自己的认识记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
2、比较阅读:
试比较《生命生命》与课文后的选文的异同。
【板书设计】
飞蛾求生
砖缝中的瓜苗
倾听心跳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果乐和果娇的不同遭遇
- 推荐一本好书
- “手拉手、心连心”活动
- 游炎亭
- 今天我当家
- 自然保护神空调真神奇
- 我真喜欢小鹦鹉“青苹果”
- 我佩服她—姐姐
- 我想让祖国更加美好
- 小胖减肥记
- 第一次钓鱼
- 妈妈女儿永远爱你
- 老猫失业
- 梦想成真
- 尴尬
- 试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
- 探析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意识
- 浅析中职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
- 浅析高职语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 浅析高职工作场所学习模式:芬兰的经验和启示
- 试论高职英语专业阅读课程CBI实验报告
- 浅谈高职语文教学与教材体系的现状与建设探索
- 浅谈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策略初探
- 浅析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 浅谈高职院校早期教育教学体系初探
- 浅谈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浅谈五年制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 浅析任务导向的高职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
- 高职语文渗透性教学过程探讨
- 浅析职业学校实施目标管理的程序
- 游戏人生──解读《游褒禅山记》
- 《游褒禅山记》注释商榷二则
- 《游褒禅山记》不堪作教学范文
- “琵琶反弹”不等于创新──就《〈游褒禅山记〉不堪作教学范文》质疑
- 《游褒禅山记》“古书”新解
- 游山探奇 阐明事理──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赏析
- 《游褒禅山记》导学
- 藏墨于前,显豁于后──《游褒禅山记》照应句探微
- 《游褒禅山记》赏析
- 《游褒禅山记》的结构特点
- 《游褒禅山记》疑点解读
-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 《游褒禅山记》争鸣意见
- 《游褒禅山记》的思想足迹──兼论对《游褒禅山记》的辩驳
- 《游褒禅山记》不可或缺的一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