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2
《古诗词三首》写作指导
怎样写好写景作文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的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记叙文是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记叙文,是小学生经常练习并要求掌握其方法的重要作文类型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写景作文是接触得比较多的。但是怎样才能把景物写出特色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
观察和感受景物还需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如着名诗人苏轼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写出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庐山的样子。又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在他的“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简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他写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二、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第一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种是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
三、展开合理的想象。
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只黄鹂站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就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鹂的活泼可爱;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如:《林海》一文中,作者从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的林海,联想到广厦、木材,直至日用家具,“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此句将大兴安岭同祖国各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人感到了它的存在,认识到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切、舒服”之感顿涌心头。
四、注意情景交融。
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比如:《林海》一文,通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作者正是凭借这真挚的感情,讴歌了大兴安岭,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他告诉我们,大兴安岭不仅是良材产地,也是科研基地。人们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给大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这说明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作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兴国安邦”的意义,其结束句,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最烦恼的一次主题班队会
- “哈利迷”
- 星期天“绝食”
- 成长回眸
- 悲惨的一幕
- 那个“小地雷”教训了我
- 第一次做饭
- 一场精彩的篮球赛
- 止痛药灵吗?
- 童年趣事
- 我家的星期天
- 升国旗
- 梦想成真
- 我最喜欢的电脑游戏——大富翁
- 今天我当家
- 浅析浪涌保护器在智能小区的应用
- 多层纤维内增强聚氯乙烯防水卷材的研究
- 2005—2007燃料电池标准化发展规划及制定的重点项目
- 现代技术陶瓷的3主要领域及应用
- 常温涂塑钢管制造工艺研究
- 串连蓄电池组的均充技术研究
- 燃料电池技术进展及发达国家的开发动态
- 影响聚乙烯市场相关因素分析
- 中国生物液体燃料的发展与建议
- 纳米材料研究的现状
- 磁性液体及其制造工艺
- 膜结构的加工制作与施工技术概述
- 微生物燃料电池:新型产能生物技术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改性及摩擦磨损研究
- 稀土催化材料种类用途及其生产现状与发展分析
- 感受诸葛亮的“笑”──《草船借箭》教学案例
- 预设与生成的距离有多远──《草船借箭》教学课例
- 凤头──《草船借箭》的导入
- 要注重激励学生质疑解疑──《草船借箭》片断赏析
- 神机妙算,以智取胜──《草船借箭》导读
- 一箭三雕──《草船借箭》片断赏析
-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
- 变式朗读 读中感悟──《草船借箭》片断赏析
- 大巧若拙因材施教──《草船借箭》教学实录
-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
- 阅读中的计算──《草船借箭》片断赏析
- “算”也能帮助感悟──《草船借箭》教学课例
-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笑”字露英雄本色──《草船借箭》片断赏析
- 感受“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草船借箭》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