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古诗词三首》趣闻故事

《古诗词三首》趣闻故事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古诗词三首》趣闻故事

范成大,十二世纪的诗意旅人

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四十五岁的范成大受命出使金国。这次派遣使者乃非常之举,名为“祈请使”,目的有二:一是求赵宋皇室陵墓所在的河南巩、洛之地,二是重议两国交换国书的礼仪。此时距金灭北宋已40余年,南宋与金国划淮河为界,中原沦入异族之手,南宋皇帝偏安于南方,以“侄儿”的身份卑事金国。以当时北强南弱的不平等势态,南宋想以“祈请”的方式收拾失去的河山与尊严,不啻于痴人说梦。就连宋孝帝本人也知道,此行不但没啥胜算,还凶多吉少,他临行前对范成大说:“朕不败盟发兵,何至害卿!啮雪餐氊,理或有之。”这就是让他做好当苏武的心理准备了。

范成大此行着有旅行日记一卷,名为《揽辔录》,取东汉名士陈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的意思。据此书记载,他于六月“出国门”,“八月戊午”渡淮出国界,十月“戊午”复渡淮归来(《宋史·孝宗本纪》误为九月,《范公神道碑》正确),故在金国境内逗留时间恰好为两个月。乾道六年的使金之行,是范成大一生中心情最为复杂的一次旅行,压抑、悲怆,而又满怀忠义豪情,因此《揽辔录》中的许多文字也特别感人。如写北宋旧都东京汴梁的残破:新宋门内“弥望悉荒墟”,“大相国寺,倾檐缺吻,无复旧观”,“撷芳(园)中喜春堂犹岿然,所谓八滴水阁者,使属官吏望者皆陨涕不自禁”;凡东京一门一楼,皆罗列其旧名与“虏改”之新名,貌似简单的记录,而板荡之痛与黍离之思却已尽在其中。更让人心碎的当然还是中原的遗民,沦陷已久,“民亦久习胡俗”,“男子髡顶”,“村落间多不复巾,蓬辫如鬼”,然而父老“遗黎往往垂涕嗟啧,指使人云:‘此中华佛国人也。’老妪跪拜者尤多”,“至灵壁县,民始扃户窥观”,“途有数故老,见使车潸然”。除《揽辔录》外,此次使金之行还留下七十二首绝句,汇为《北征小集》,其中佳作甚多。如《蔺相如墓》:“玉节经行虏障深,马头酾酒奠疏林,兹行璧重身如叶,天日应临慕蔺心!”又如《会同馆》:“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一沤浮!提携汉节同生死,休问羝羊解乳不。”皆慷慨言志之作,感人肺腑(其中“羝羊解乳”一语用苏武事,正与前述宋孝宗语相呼应)。范成大的此次出使虽然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本来就是不可能达到的),但表现得风骨凛然,甚至连金主也认为“可以激励两国臣子”——弱国外交的极至也只能是争取一点精神上的尊严了。归国后,范成大得到朝廷的肯定,但很快又因刚直而被黜,于乾道七年受命出帅静江府(广西桂林),这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南宅交广”之行。

这次旅行实际开始的时间已是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腊月七日,从老家吴郡(苏州)出发,南经湖州、余杭,至富阳而入风景如画的富春江。在余杭时与远送而来的亲友道别——即将远征蛮荒瘴疠之地,场面极其伤感:“君纵归,恐染瘴,必老且病矣。亦有御瘴药否?”“其言悲焉。呜泣且遮道,不肯令肩舆遂行。”之前更不得不将重病的乳母留在余杭,“分路时,心目刲断。世谓生离不如死别,信然。”真情流露,催人心肝,虽千百年之后读这段文字,也不禁潸然。与众人别后二日就是腊月三十、除夕之夜,“发富阳。雪满千山,江色沈碧。夜,小霁。风急,寒甚。披使虏时所作棉袍,戴氊帽,作船头纵观,不胜清绝。”此行湖山盛景无数,清丽文字盈帙,而此情此境此文,意境之佳,却让人一见之下,永铭于心。试想身披二年之前去国北征的寒衣,胸怀着二日之前与亲友诀别的凄怆,于此除夜之际,置身于寒江的扁舟上,心绪如无限宇宙中的一点孤明,所谓“不胜清绝”者,实是无以言之而强为之言了。溯富春江,经桐庐、兰溪入衢江,然后经常山县出浙江、入江西的信江,经信州(上饶)、贵溪、余干而到南昌,登滕王阁;入赣江,乾道九年元月十二日至临江军(樟树),十四日游芗林和盘园——这两处都是当时着名的园林,乃至有“图本行于世”的,游览之余,范公不禁想起自己老家的石湖,那是他的产业,他自负若“得闲数年,则石湖真当不在芗林、盘园之下耶!”。除园台建筑“最有思致”外,这两处给范成大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几棵大梅、古梅,晚年隐居石湖后,他就全力经营石湖的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与梅”,并专门着有《梅谱》一卷,其爱好不可谓不深。过临江军后即入赣江支流袁水,过袁州(宜春)、萍乡进入湖南境内。泛湘江南下,至衡山,谒南岳庙,因病未登山,然后陆行经永州、全州,三月十日,入桂林。凡水陆路程三千里,历时三月,着游记一卷,取韩愈咏桂林的“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诗意,取名为《骖鸾录》。勿庸置疑,范成大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旅人。这不仅是说他广阔的游踪,还有他对山河的热爱,最重要的,他非同反响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学天才,这使他能够把他的见闻感知转换为独特的内在体验和一流的文字。

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陈左高《历代日记丛谈》误为1185年),范成大五十二岁,离四川制置使任,五月底从成都万里桥出发,十月已巳进入吴郡(苏州)的盘门。和前两次怀着重重心事的旅行不一样,这一次的回乡之旅则是伴随着好心情:虽然与四川的同僚朋友分别不免伤感,但压倒性的情绪还是“归去来兮”的喜悦和轻松。这次的行程比较简单:沿岷江入长江,然后一路过三峡,经湖北、江西入江苏,从镇江转常州、苏州。此行有游记二卷,取杜甫“门泊东吴万里船”意命名为《吴船录》。与前二录相比,此书篇幅最长,也最为后人推重。《吴船录》内容极丰富,除了记名山大川之美,如写峨嵋山佛光之奇如在目前,状三峡湍流之险惊心动魄,等等,也有许多人文历史方面的记载非常有价值,如记江州东、西林寺的唐代碑刻,抄录峨嵋牛心寺释继业所着西域行程等,颇有史料价值。此书文章之美,李慈铭以为更超过《骖鸾录》,不愧为中国山水文字中的典范,佳篇警句俯拾皆是,不烦赘引。

从乾道八年十二月出盘门到淳熙四年入盘门,范成大完成了一个象征性的循环,从此结束了作为旅人的生涯。从四川归来过武昌时,他曾于中秋夜回忆自己十三年间,十一处见中秋,“其间相去或万里”,当时便想:若得自此“归田园,带月荷锄,得遂此生矣。”淳熙九年,范成大终于遂愿退休,从此在石湖度过了长达十年闲适而优裕的晚年生活,写下了最后的名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并为家乡撰写了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方志:《吴郡志》。在最后的岁月里,他并不像丁尼生笔下老年尤利西斯那样壮心不已,仍然对旅行充满向往,但毫无疑问的是,每当中秋赏月的时候,他都会想起他从前度过中秋的那些地方:一生的漂泊已经沉淀在他内心,成为记忆中永恒的财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感谢陈老师
感谢老师
第一次捕蝉
我最喜欢的老师
让我感动得一个人
我发现了夏老师的好
我的野蛮同桌
她是我的老师
再见了,李老师
我最喜欢的老师
我敬佩的人
再见了我的的老师
做人要多拿少取
两位特殊的老师
我最喜欢的老师
从电影《金光大道》看文革美学(1)
浅谈赣台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比较
对当前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几点思考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中国电影的东方情感表述方式(1)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方式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从产业特征看韩国电影振兴(1)
视频传媒网络化构想(1)
高职高专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探析——以旅游专业为例
失望后的希望
浅谈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教育与男孩女性化
现代性的承续与转换:第五代电影改编的文化语境(1)
船艇专业教材建设的思考
试论院线制下的电影市场竞争环境(1)
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几点认识──《自己去吧》教学札记
《自己去吧》教学感悟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自己去吧》教学随笔
新课程语文教学三要素“情”“境”“趣”之我见──《自己去吧》教学随笔
《自己去吧》听课感悟
一堂扎实的语文教学──《自己去吧》听课体会
记录识字课上的火花──《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细致阅读课文的习惯──《自己去吧》教学札记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与点评
《自己去吧》教学案例
角色感悟 朗读见悟─—《自己去吧》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
让孩子在探究与合作中自主学习──听冯卫芳老师的《自己去吧》课后感
角色表演活化语文──《自己去吧》教学片断与反思
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自己去吧》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