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后的思考
翻新时间:2022-12-21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后的思考
1、语文学科的一主要特点是“实践性”:
言语实践是一种情境性的活动。语境是言语活动赖以发生和进行的前提条件。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不是在真空间进行的,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之中,为了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而进行的。在此意义上,我发现网络中的交流中缺乏现实的语境。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的一大特点就是在“说中学会说,写中学写”。网络下的课堂很难满足这一点。某种意义上,甚至是弱化了学生“说”的能力。所以,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堂并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从策略上讲,它是传统课堂的一种有效补充。
2、课堂的定位:
这是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媒体四个课堂元素之间的动态过程。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在合作交流中解决、发现问题的过程。是无法预设的课堂。在这一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得不断地修正自我。每一节课都是一节新课,每一个过程都是一种遗憾。
3、教师是教学过程设计的研究者、引导者、合作者:
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中的一员,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但同时,中学生身上依附性、自主性并存,他们身心尚未成熟,面对信息海洋会无所适从,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激励。这样问题就产生了,如何在“引导者”、“合作者”之间找到转换自如的切入点?比如,在自由交流讨论的那一段,我想完全抛开教师的权威意识,平等地关注着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中完成文本意义的建构。但是学生的网上讨论中有一部分脱离了文本,只是浮于文章内容之上地发表一些空洞的观点,发了帖子,学生不在意,我该怎么办?只好用“广播”强迫他注意。这其实是很霸道的,所以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润物无声,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论题也是一个问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送给妈妈亲情阳光
- 练台拳道
- 标题:我的同桌
- 放风争
- 春天来了
- 广播操比赛
- 我的书包
- 小兔子
- 难实现的小心愿
- 爬灵山
- 炒茶
- 风的感受
- 参观科学馆
- 爷爷走了
- 操场上的笑声
- 浅谈中国电影的发展
- 超现实视觉文本的接受张力和解释学空间
- 探讨影视作品中动画发展的前景
- 浅谈电影的历史:百年的坎坷辉煌
- 探析电影中的“隐性广告”
- 爱情禁忌与拯救神话: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男人与中国女人
- 论当前电影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 论四方田犬彦的电影史写作
- 19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方言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探讨
- 黄梅戏历史与现状之思考
- 谈戏剧治疗元素在电影《甲方乙方》里的运用
- 谈从《赤壁》看视听语言中的电影文化
- 分析声乐艺术在电影中的运用与作用
- 谈中国影视旅游发展
- 陈可辛和他的悲怆与冷酷
- 《四季》二
- 《阳光》教案一
- 《画》一
- 《影子》教案一
- 《爷爷和小树》教案一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案一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二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案二
- 《阳光》教案二
- 《小小的船》教案二
- 《影子》教案二
- 《四季》教学
- 《画》二
- 《小小的船》一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