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7
沐浴《桂花雨》──语文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有感
十分有幸,去桐乡参加“江、浙、沪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聆听了江、浙、沪五位新老名师的课。听课过程中,我们都在细细咀嚼语文的本质。
下午第一节课是五年级的语文研讨课,由来自金华的省教坛新秀王春燕老师执教,内容是7课《桂花雨》。我们就像跟随着王春燕老师一起沐浴了一场又美、又香的“桂花雨”,那感觉真是舒服、美妙极了。我们都被王春燕精彩的课堂教学水平所折服,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没有一点做作的成分,有的是真实的教学实况,有的是朴实的教学方式,有的是扎实的教学效果,为此,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我要学的东西,现将我感受总结如下:
一、重点、难点的把握与突破,非常巧妙
在处理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时,王老师抓住了两个点,一条线。两个点是“母亲”的一段话与“我”“摇桂花”快乐的一段话,一条线是“我怀念童年、母亲思乡”的感情线。在突破难点与重点时,王老师给予学生大量朗读的时间,并在读中进行想象,进行感受体会,在课堂上,王老师引导学生多次进行反复朗读这两段话,在体会“我”“摇花乐”的同时,王老师还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丰收乐”,“母亲”的“助人乐”,同时在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在朗读中溶入自己的感情,领会文章的意旨。可以说在指导朗读上王老师花了较多的时间,可谓下了一番工夫,在朗读的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为此,学生对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把握都很好,回答得也非常精彩。
二、真实、恰到好处的点评,激励学生乐于展示自己
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总能看到许多高高举起的小手,充满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折射出智慧的光芒,我倍受感动。为什么呢?听完她的课我总结出那是老师亲近学生,尊重学生的结果。
三、课堂就是生活
一直以来有这样的说法:把课堂引向生活,把课堂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等等,诸如此类。那是不是说课堂与生活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课堂就是那个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有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教具、学具辅助,总之,在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气氛之下的产物。这如许多的“特殊”让许多上课者与听课者对课堂似乎有了一些过高的期待,把它看成是一个束之高阁的东西,而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课堂往往让上课者难堪,听课者无奈甚至反感。一种很奇怪的思想让我们以同样奇怪的心态进入课堂,那种心态和你在大街上与他人闲聊的心态不同,与在家看电视的心情不同,只要走出课堂许多人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让自己和孩子的心灵在课堂上得到解放,获得自由。简言之,课堂就是生活,而老师,就是陪着孩子生活成长的那个人。
不要让课堂有太多的刻意,应该让它和你生活中其他朴素的追求一样去实现,可存有一丝期待,但不要强求。记得有教育学者说过“期待是一种宽容……期待是一种美”,就让我们像期待每天的太阳一样,期待自己今天能与孩子们在课堂中发生怎样的心灵碰撞,能有得怎样的收获,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度过每一节课,度过每一个生命中的日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夏夜
- 小熊得救了
- 初学跆拳道
- 我爱冬天
- 我
- 不听劝告的小明
- 看《红军魂》感想
- 爱护小树
- 苹果又回来了
- 狡猾的小泥鳅
- 好吃懒做的小明
- 新疆,你还好吗
- 牙膏和牙刷的争论
- 我的班主任
- 实践出真知
- 适应入世新形势 探索办学市场化
- 论反馈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
- 多媒体教学与新课程改革
- 教育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 浅析新形势下教师素质的缺失兼论补救措施
- 浅谈新的教育思想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
- 抛锚式教学模式(二)
- 简析职教的现状和对社会的特有价值等特点及其发展思路
- 创造性的培养与现代德育
- 加入WTO对我国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 关于教育起点观的哲学阐释
- 网络对大学德育教育的机遇、挑战及对策浅议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待优化
- 师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
- 《我选我》教案
- 《一株紫丁香》教案
- 《纸船和风筝》教案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 《风娃娃》教案
- 《黄山奇石》教案
- 《我是什么》教案
- 《地球爷爷的手》教案
- 《坐井观天》教案
- 《黄山奇石》教案
-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
- 《酸的和甜的》教案
- 《秋天的图画》教案
- 《称赞》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