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引导学生研究和掌握科学创新的规律和科学创新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学习就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过程,也就是开发学生多方面潜能的过程。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呢?下面就《新型玻璃》的教学谈一点看法。
上课一开始我首先问大家:“你们在电视中看到过广告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回答:“看过。”我接着问:“你最喜欢的广告是什么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然后我又问:“你们想不想也当一回广告人呢?”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最后,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广告公司”,由组长担任“广告公司”的“老板”,同时提出要求:
1、认真阅读课文,遇到疑难,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2、了解每一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然后讨论写广告语。
3、广告语要写得简洁、明白。
同学们在“老板”的带领下,开始认真学习、讨论、拟写广告词。
举行“广告发布会”。在小组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作为
代表进行交流,评选最佳广告语。同时,提出评论的标准:说清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代表们纷纷上台亮出他们小组的广告语。以下略举几则广告语:“有了夹丝网防盗玻璃,请把心放回原处。”“夹丝玻璃,安全可靠。”“想拥有自动窗帘吗?请用变色玻璃。”“冬暖夏凉,吸热玻璃。”“隔音玻璃,给你带来宁静的世界。”……
创办“加工设计公司”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我又推出了富有挑战性的训练内容,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对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刚才,我们通过学习讨论,大家已对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有了充分的了解,那么你觉得这些玻璃有没有什么不足呢?能否把这些玻璃再加工一下,融入各自的优点,加工成另一种更实用、更受人们欢迎的玻璃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又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吸热玻璃能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但不能消除噪音,应该再重新设计,把吃音玻璃的作用也设计进去,做到既能调节室内温度,又能消除噪音。”有的说:“夹丝网防盗玻璃虽然可以防盗,但如果又能有变色玻璃的功能,自动调节阳光的强弱,改变颜色的深浅,那么,它一定更会受银行老板、珠宝商的喜爱。因为,银行里的工作人员会感到舒服,同时,一些珠宝的色彩一定会更迷人。”第二个环节:由最后一段“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和未来的世界中放飞自己的想像,发挥创新的潜能。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们能否设计出一种更新的玻璃,创造出一个奇迹来填补玻璃发展史上的空白?”这时,学生的创造欲望又被激发出来了,通过相互讨论,又设计出了许多种新型
玻璃,有音乐玻璃、防火玻璃、谈心玻璃、净化空气玻璃、香味玻璃……
以上这些活动环节的设计注重了两个过程,即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就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实现的。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交流,他们没有感觉任务威胁,却时时迎接挑战。这样的学习是富有创造性的学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打雪仗真好玩
- 失踪的小狗
- 我第一次独自睡觉
- 我最喜欢的课余活动
- 我的玩具手枪
- 一个背叛我的人
- 我学会了游泳
- 奇妙的飞行衣
- 可爱的小狗
- 孔明的“略懂”让我肃然起敬
- 放飞小鸟
- 看台风
- 我的妈妈
- 我爱秋天
- 给妈妈洗脚
- 法律程序的价值与弊端法学理论论文(1)
- 文化自觉与人权保障法学理论论文(1)
- 良善优先于权利法学理论论文(1)
- 法治与人类形象法学理论论文(1)
- 知识,为信仰留余地
- 再论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与政治发展法学理论论文(1)
- 社会性别的法律建构及其批判法学理论论文(1)
- 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王孟康法学理论论文(1)
- 科斯定理的法学评析法学理论论文(1)
- 法学中的现代与后现代法学理论论文(1)
- 良法何在?
- 雅克·德里达与法律:一次访谈法学理论论文(1)
- 浅谈方言在侦查中的运用法学理论论文(1)
-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法理学思考法学理论论文(1)
- 从方法论看抽象法学理论的发展法学理论论文(1)
- 《四季》第一组教学设计一第二课时
- 《四季》第一组教学设计二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二
- 《小小的船》第四组教学设计二
- 《四季》第一组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
- 《静夜思》教学设计五
- 《四季》第一组教学设计三
- 《四季》第二组教学设计四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四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二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一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三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三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五
- 《四季》第二组教学设计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