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06
《落花生》教学笔记
我曾经给某镇小学高年级的语文科组长上过一堂示范课,课文是许地山的《落花生》,采用的是自学辅导法。
我先给学生布置两道思考题: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你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自读课文,在课文上圈点勾画。读完了有什么想法就举手发言。
大约十分钟后,学生陆续举起了小手,渴望说出自己的读后感。一个学生说:“我和母亲在山坡上种过花生,收过花生,知道花生确实是一种很谦虚的植物,像甘薯一样,把果实埋在地里,从不炫耀自己。”
一个女学生说“这篇课文讲许地山一家人种花生,吃花生的事。我也经历过,但是从来没有人给我讲过课文中的那些道理。”我抓住这个话题,提请学生思考:“课文究竞讲了什么道理?”
一个学生说:“做人要像花生一样,不张扬自己的成功。”
一个学生说:“做人不要做外表好看而没有能力的人。”
一个学生说:“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讲体面。”
我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大家归纳得很好。说明同学们已经抓住了课文的思想灵魂。古人说文章是用来讲道理的。这篇课文把深刻的道理寓于一个平常而有趣的故事中,所以读者都爱看。这就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现在请大家思考,这篇课文好在哪里?”
一个同学说:“作者从讲故事出发,把道理自然地引申出来。”
一个学生说:“作者写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都很简单,主要是一家人七嘴八舌议论花生。”
我表扬他:“对,课文以谈花生的好处为主。他们怎样谈?”
一个学生说:“孩子们从味道、榨油、价钱三方面谈花生好处,都是外在的,而父亲谈的是花生看不见的好处。”
我概括大家的意见说:“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写得少,谈花生写得多,这在写作文时叫详略安排。对突出文章主题的内容详写,对起铺垫作用的内容则略写。同学们在作文时常见的毛病是平均用力,不分主次。关于做人的道理,是作者从花生中引伸出来的,所以作者希望孩子们像花生一样质朴做人。”
最后我对学生说:“托物言志,是一种很常用的写作方法,有人赞美蜜蜂,有人歌颂梅花,有人礼赞松树,有人歌颂雄鹰。你们喜爱什么?谁说来听听?”
一个学生说:“我最爱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个学生说:“我最爱黄牛,总是默默无闻地拉犁耕地,吃的只是草。”
一个学生说:“我最喜欢家里的老母鸡,吃的是落地的饭粒,却不停地下蛋,可以做菜,也可以换钱。”
我看到同学们思维如此活跃,很是高兴,进一步刺激说:“谁能说一些既有教育意义又新颖别致的例子?”
同学思考片刻,就有人举手。一个学生说:“课文说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说它们爱炫耀果实。我不同意。我喜欢它们,它们不但有用,而且外表漂亮!”
一个学生说:“其实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又好看又有用。我妈妈不太漂亮,她常去美容院。我也喜欢妈妈。”
一个学生说:“花生长得不好看是天生的,改变不了。”
一个学生说:“上学期竞选班长,三个候选人,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绩,管理能力,还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如果都像花生一样,深藏不露,让我们怎么投票?”
一个学生说:“我爸爸单位搞竞争上岗,我听过他在家里练习演说,也是专讲他有什么能耐的。结果他成功了。”
一个学生说:“跳水队员又漂亮又有用,最让人羡慕。奥运会拿冠军,唱国歌升国旗,全世界都知道。”
一个学生跟着说:“对!我长大了不做小草,要做大树。拿破仑说不想做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我深受震动,动情地对学生说:“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像花生那样的人生,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在这个世界上,在市场经济时代里,有人像太阳那样光芒四射,有人像林中的小树那样静立不动,有人像大海那样深沉,有人像山泉那样清明。但有一点则是相同的,做人,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而不是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同学们静静地听我诉说,会心地点点头。
下课钟响起,我宣布下课。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次演出
- 我爱美丽的秋天
- 校园草坪上的歌声
- 晚雪
- 龟兔赛跑新编
- 你能把“人”字写好吗
- 假如我是水
- 第一次缝书包
-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 我看到的一件事
- 和时间赛跑
- 我的朋友,课桌
- 假如我是一朵白云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骄傲的因特网自述
- 浅谈从管理到经营:新时期职业学校管理机制创新的思考
- 古气候条件对桦甸盆地油页岩形成的控矿作用
- 海平面上升对海岸潮差响应的理论解析
- 亚洲中部干旱区的湖泊
-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 中国的FDI地理溢出及区域的分布程度相关性调查
- 长江干流地区区域发展与国家工业化
- 关于高职学生英语翻译现状分析及对策
- 西方生产性服务业的地理学研究进展
- 我国土地储备机构发展状况分析
- 澜沧江流域地理信息处理与地貌形态特征分析
- 重庆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分析
- 浅析基于职业性的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 虚拟地理环境的多维数据模型与地理过程表达
- 历史社会地理研究刍议
- 背影教学设计3
- 背影教学设计4
- 初二俗世奇人教案和同步练习
- 背影课堂实录(1)
- 背影教学设计1
- 北京版 人为什么要活着 想和做课文分析与同步练习(1)
- 背影教学设计2
- 背影教学设计7
- 北师大版中国石拱桥教案(1)
- 《背影》教案
- 29《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 背影教学设计6
- 荷塘月色(朱自清)
- 27、岳阳楼记
- 28、醉翁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