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3
听《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后的一点想法
大家都知道,《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文章。今天卢雁红老师带着孩子走进文本,使孩子们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总体上说这是一节很好的课,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上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我有两点感受想强调一下:
一、把握主线,聚焦形象,以点带面,细读文本
“聚焦形象”,我们在学文艺理论的时候,文艺理论课的老师都会讲到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就是“形象大于思想”。在文学作品阅读中,如果我们光是拎出几条筋,讲几个概念,得出几个观点,是不行的。文学作品教学中,对形象的感受应该重于对观点的领悟。卢老师今天处理得比较好的是聚焦形象,她把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直到衣衫破烂到处都是血迹”这个形象深深地留在孩子们心中,我觉得这比我们拎出几个观点更重要。高年级课文这么长,卢老师只抓住几个画面辐射开去,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最近一些语文教育专家,包括大学中文系的一些教师,重新提出要细读文本。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有的感受、领悟都是从文本开始产生的。卢老师还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就是把一个“点”拿出来,在这个“点”上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问题是能不能在一篇课文中找到这样几个形象丰满、情和理结合的“点”,能不能有所取舍,这就需要教师的学识和胆识了。
二、用综合性的语文练习促进学生的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现在的教材当中有一些小练笔,过去我们只是把小练笔看作读写结合的一种方法,从读学写。如果仅仅是从读学写,甚至走向学一句写一句,学一段写一段这样一种单纯模仿,我以为是不足取的。现在的小练笔,不是单纯学习课文的写法,而是具有多种功能。它不是一种单项训练,而是具有人文内涵的综合性训练。比如:在这节课中,“废墟”这个词老师没有简单地让学生去抄,但是好几个学生的小练笔里都用到了“废墟”这个词。这个小练笔不仅包含了字词句的练习,而且包含了人文因素。其次,做好小练笔可以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提升情感。这是单项训练做不到的。我觉得这节课比较精彩的地方,就是小练笔后学生的发言。为什么呢?通过练笔,慢慢想,慢慢准备,很多孩子都写得很好。
卢老师这两节课有没有遗憾?我想说一点想法。卢老师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很深,但学生并没有这种感受,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文本有很大的差距,学生的理解和教师的理解也有相当大的差距。我觉得今天这两节课主要的问题是,为了缩小这种差距,教师的话比较多,教师的问题比较琐碎,可以说这个设计是精致有余而大气不足。卢老师刚才自己说抓住一个“点”,“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这种想法很好。第一个反复很好──反复诵读,第三个反复也很好──反复感悟,我想问的是反复叩问是由教师来叩问,还是学生自己来叩问?我们看到卢老师课堂上有一些很细的问题,比如:一个人请求别人帮助而没有人帮助你会觉得怎样?当父亲挖呀挖,可能挖出一具小尸体时他会怎么想?……这些问题不是不好,教师是在努力地启发,但是毕竟学生体验不够,所以总觉得教师牵得太多,而学生还没有到这个程度。该怎么办?大致有这么一些办法:一是教师既要善于启发,又要善于等待。我们要适当地等待,让学生慢慢去读,慢慢去感悟。可能今天卢老师心里有点着急,学生跟不上来自己就多讲,就多提问。其实这堂课可以主要抓两个问题:
1、反复读这段话,你眼中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让孩子放开去说。
2、是什么力量支持他这样做?把这两个大问题抓住,尽量让学生自己来叩问,而不是教师问。二是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包括不到位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要有充分的宽容。今天这节课,教师自己的观念比较强烈。比如有个孩子说:“如果我爸爸活着,他一定会来救我;要是我爸爸死了,别人也会来救我的。”卢老师认为不行,认为在阿曼达心中爸爸一定还活着。其实这个孩子想得挺合理,也很有信心,我觉得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不要硬拉到自己的想法上来。五年级的孩子毕竟是小学生,我们应该允许他们认识上有些模糊,允许他们似懂非懂,要留有余地,不要指望在一节课里一步到位
。你想让学生理解得跟老师一样是不可能的,因为老师的经历、阅历和学生存在差距,这种差距是不可克服的。我记得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说过,我们和作者之间有一种时间间距,这种时间间距是不可克服的,也是不必克服的。我把这句话用在教学上,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是有距离的,我们通过师生对话可以缩小这种距离,但是要完全克服这种距离也是不可能的。我们要把握住文本的基本精神,在孩子心中留下一个个鲜明的印象,这些印象将在他们人生的道路上永远起着激励作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法国梧桐树
- 胜似亲人
- 好孩子
- 我们的教学楼
- 妈妈,你休息一会吧!
- 九峰公园
- 九寨沟导游词
- 一件好事
- 詹天佑纪念馆导游词
- 鲁迅故居
- 黄山风景区导游词
- 血汗长城
- 黄鹤楼
- 小蚂蚁
- 黄龙导游词
- 从三江并流想国企管理
- 企业管理会计现状与发展策略之我见
- 国企管理应符合所有制性质
- 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变化
- 群塔防碰撞方案
-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 浅议商业银行成本控制
- 园林施工定额管理
- 关于优化劳务派遣管理的探讨
- 国有金融企业客户关系创新-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透视
- 论法约尔管理理论在油田HSE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 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探析-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对现代企业管理中5S管理应用的探讨
- 《春雨的色彩》作者趣闻
- 《邓小平爷爷植树》重点字词梳理
- 《春天的声音》
- 《邓小平爷爷植树》老师语录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一)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二)
- 《春天的雨》
- 《春天在这里》
- 《邓小平爷爷植树》重点句品读
- 《邓小平爷爷植树》生字扩词
- 《邓小平爷爷植树》随堂练习
- 《春天的图画》
- 《邓小平爷爷植树》综合资料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重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