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表现在特殊环境下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既然是感人的故事,我们常常会由情入手来展开我们的教学。我抓住了“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个情感线索来展开教学的。
首先由地震后,一群孩子的父母见到自己孩子所在的漂亮三层教学楼化为废墟之后的言行举止与阿曼达的父亲做比较入手。让孩子们感受到同样是对孩子的爱,但阿曼达的父亲更多了一分执着。
而后在探讨阿曼达的父亲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出父亲的执着,不顾一切。而这一连串的言行举止都缘于他心中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在这部分教学中主要抓住了两个语段:
1、父亲不顾旁人的劝说,依旧执着地挖着。
2、父亲不顾自己的身心俱疲,依旧执着地挖着。而这两部分的教学,我把他们紧紧的整合在一块来展开教学。
其次是第二个层面,这句话对阿曼达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正是这个信念让阿曼达在身处险境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镇定,关爱同学,确实了不起。
最后也便升华、理解了父子之间的挚爱与信任。
纵观以上教学,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
我在文本的把握处理上,还是有些不是太稚嫩,尚不够丰满。只抓住了文本的主干部分却忽略了其他细微的地方。这样是不够全面的,只会钻进死胡同。例如在教学“劝说”父亲部分,没有强调指出,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当时的情势是那样的危急。这场地震空前的巨大,这里的损坏程度是及其严重的,人员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倒塌、爆炸、余震等危险。所以其他人基本上认为援救已经没有意义,而我在课堂上却说,他急切的希望得到帮助,而没有人愿意帮助他,会让学生产生错觉:其他父母不这位父亲爱孩子,其他人对于需要帮助的大不够热心过于冷漠。这便偏离了文本所表达的意思了。
再如后面儿子的表现部分也不够丰满,我让学生探讨对这个孩子阿曼达的看法,学生往往只着眼于他对同学的关爱,谦让。但其实这些放在平日里非常正常,然而现在是在极其危险的境地,这个地方随时可能有危险,儿子很有可能因此而伤生,如果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的话我想可以更升华儿子的了不起,以及他心中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再一个就是朗读还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学生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腔调一个情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升。就比如在重点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这一段的研读中,虽然我反复的引读,扣问,再读,但始终没有得到情感的升华。在教学目标的落实上,没有让学生“用”起来,如果可以让学生给这位父亲颁颁奖,写写颁奖词儿,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用起来,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提篮春光看妈妈
- 提篮春光看妈妈
- 人应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 我能
- 爱在家中传
- 提篮春光看妈妈
- 我能
- 感恩的心
- 爱中生
- 提篮春光看妈妈
- 提篮春光看妈妈
- 提篮春光看妈妈
- 提篮春光看妈妈
- 何以报德
- 提篮春光看妈妈
- 浅议机淤治理堤沟河的可行性
- 水生态修复的12条方法
- 城市水环境生态修复—以桂林两江四湖为例
- 膜上灌水技术
- 引用新技术 一幢节能建筑可以节约用电50%
- 海风盐雾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 改善中国农村地区水资源管理和饮水安全试点项目正式启动
- 谈谈河道工程险情整治及加固措施
- 水坝建设与生态保护
- 周英在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座谈会上的致辞
- 正确处理水资源管理中的几个关系
- 水电施工中如何防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受污染
- 线路覆冰分析及保护对策
- 世界计量日的由来
- 下游河道洪水流量预估方法刍议
-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
- 《司马光》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十(2)
- 《司马光》教学设计五
- 《司马光》教学
- 《司马光》教学设计六
-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2
- 《吃水不忘挖井人》片段教学案例3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十(1)
-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2)
- 《司马光》教学处理
- 《司马光》教学设计四
- 《吃水不忘挖井人》片段教学案例1
- 《司马光》教学设计四(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