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段移至篇末并不好
翻新时间:2015-12-13
该段移至篇末并不好
近日拜读了《该段移至篇末好》一文,该文认为把《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开头一段:“园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移至文章最后更合适一些,笔者认为不妥,理由如下:
其一,小学生对圆明园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是如何被毁坏的,毁坏的程度如何等知识了解较少,所以在文章开头写圆明园是祖国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可由此让学生质疑,让学生饶有兴趣并带着疑问去学习课文,其积极性就可以调动起来。随着课文学习的深入,学生也会随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其二,文章在讲述完圆明园被毁的经过后,用“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一片灰烬”。这一感叹句作结,给人意犹未尽之感。精妙之处在于给了学生一个无限遐想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纵横于历史的时空转变中,更能激起他们对侵略者的强烈愤慨及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三,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而本文特殊的结构方式正是对传统篇章结构的挑战,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很好的范例。若迎合学生的思维习惯而采用传统的按事情发生、发展的记叙顺序把第一段移至篇末,则会使文章变得模式化,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文章不应拘于形式,形散而神聚,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作文的训练都是有好处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该段移至篇末并不好。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小狗
- 祭扫烈士墓
- 我的爸爸
- 练字启示
- 观日出
- 屋檐下的小燕子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钓鱼
- 一次厨师经历
- 爱的实现
- 美丽的家乡
- 心中的大海
- 秋在乡间
- 月圆之日
- 《回乡偶书》
- 讨论黑格尔哲学中的一个问题:苦恼意识及其出路(下)
- 民本政治的新论证——对《尊德义》的一种解读
- 论隐君陆梭山先生之行与思 --兼及朱陆之辩
- 当前中国社会的正义状况与正义话语论争
- 高予远
- 论宗教与哲学中的超越与信念 (会员资料)
- 论批判的终结
- 卢卡奇为什么攻击自然辩证法?
- 上半个世纪的自由主义
- 近代国际关系体系析论 ——以义和团运动为线索
- “本体论”源流考(上)
-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论
- 当代犹太女性主义哲学思想脉络与趋向
- 诺·弗莱的大文化观:来源与表征
- 超自由主义
- 《定风波》赏析
- 豪杰知多少──谈《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时多少豪杰
- 也无风雨也无晴──从《定风波》看苏轼词的旷达风格
- 《苏轼词两首》有关资料
- 痛并快乐着:苏轼艺术人生
- 渡尽劫波,参悟人生──苏轼《定风波》赏析
- 知识分子心灵挣扎的轨迹──从暴露美学重读苏词《赤壁怀古》
- 苏轼《定风波》赏鉴
- 《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
- 苏轼生平
- 再谈解读作品的深层结构──苏轼之《念奴娇·赤壁怀古》
- 《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
-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
-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 名人点评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