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1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毁灭来叙述内容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识了圆明园,圆明园烧毁之前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
板书:
美。
二、学习新课,组织学生自学
1、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意犹未尽,今天我们将通过孩子们的自学进一步品读课文2、3、4段,感受圆明园的美。上节课,我们通过大家的推选,邀请了三位自学小组的负责人,他们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准备,今天就将由他们带领大家进一步品读课文。请大家看自学提示。
2、请三位自学负责人到小黑板前,其他的同学也早就选好了自学的段落,请你们到自学小组负责人那里,进行今天的学习。
3、分组学习:
学生借助小黑板进行学习活动,并且汇报自己在自学中的收获。
4、按照学习小组的顺序进行汇报:
汇报时,由学习负责人选择参加汇报的同学,其他同学面向相关学习小组,听取其他组学习的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点评。)
5、这三个段学完了,孩子们口中传出的,全是溢美之词,正是因为我们走进课文,用心去读了、才能真正领略到圆明园无穷的魅力。请你用你能用上的最美的词汇来赞美圆明园。
6、教师小结:
孩子们说得真好。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历经一百五十年才建成。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多少稀世珍宝汇聚园中,才凝结成这座旷世名园。每一个细节,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匠心独运,每一处收藏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听了孩子们的赞美,老师想用这样的词语来概括圆明园的美:美的心动!孩子们同意吗?读一读这句话。(美得心动。)一起读一读这三个段,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座让我们怦然心动的万园之园吧!
(学生读2、3、4段。)
三、师生共学,体会课文首尾两段
1、上节课孩子们留了两个段给老师讲,老师也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讲好这两个段。今天我发现了,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们走入课文,用心去品读课文,去感悟,我们只要能把自己融入课文,和作者的情感引起共鸣,就能真正读懂课文,这样,你们在课文学习中所能生成的东西远比老师能给你们的要多得多。
学生自读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看到的侵略者的兽行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读最后一段中的句子。)
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在读句子的时候,把关键词读得太好了,老师来读也不过如此,我知道这是你们真正读懂了课文,并且很好地表达出了自己情感的结果。
2、孩子们读得太好了,似乎让我们每个人眼前都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放映影片)看了影片,我看见很多孩子早已压抑不住内心的怒火,都想说些什么,我们把自己的感情读入课文,这一次读书,你一定会和前一次读书不一样。(学生在读课文最后一段)圆明园随着侵略者狰狞的大火灰飞烟灭,再也不复存在了,这一个令人叹为观止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随着升腾起的烟雾永远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
圆明园毁灭了,她曾经带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回忆,她的美让我们动心、动情,与美得心动相比,她的毁灭,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呢?
板书:
毁得心痛。
3、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美得心动,毁得心痛!(读两遍)
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次读书:想想圆明园宏伟的建筑,孩子们读。想想圆明园秀美的园林景观,孩子们再读;想想圆明园无数的奇珍异宝,孩子们再读。
4、课文主要写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整整三个段极力描绘了圆明园的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学生发言。)
5、教师小结:
正是因为圆明园太美了,所以美到了极点,她的毁灭就让我们痛到了极点,美到了极点,她的毁灭就让我们恨到了极点。当侵略者的火把圆明园变成一片火海的时候,他们可曾想到,每烧一天,我们五十年的心血,上千年的珍藏就化为了灰烬,当圆明园彻底被毁灭的时候,他们可曾想到这对世界文化史,对整个人类来说,是怎可估量的损失啊!读第一段。
【教师小结语】
圆明园的美景已经消失,我们痛失了圆明园,这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无比的痛惜,留给我们的只是对侵略者无尽的痛恨。这把火可以烧毁有着一百五十多年建造历史的旷世名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这把火可以劫掠走无数的珠宝玉器、妙笔丹青,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无法焚灭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今天的学习就要结束了,今天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受到了孩子们用心去读课文带给我的那份震撼,我想听课的老师也会被你们深深地感动。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真正领略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到最深最真的情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表妹
- 绿色世界
- 梦游三国
- 莹火虫
- 生活是美丽的
- 幻想游戏3.6更新手记
- 有趣的笑话
- 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
- 我的同名哥哥“孙天霖”
- 儿童节的来历
- 真正的爱
- 读书
- 荣耻在我心
- 放假了
- 感恩的心
- 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衡量及立法对策法学理论论文(1)
- 取消人民法院内部案件请示惯例之我见_司法制度论文(1)
- 我国企业立法趋势简析法学理论论文(1)
- 对互联网上侵犯名誉权行为的法律思考法学理论论文(1)
- 人民陪审制度的理性之辨_司法制度论文(1)
- 晚清预备立宪述评法学理论论文(1)
- 陪审制度比较研究_司法制度论文(1)
- 论我国紧急状态法律制度的完善_司法制度论文(1)
- 构建刑事司法和解制度对人权保障的作用_司法制度论文(1)
- 引入判例法 促进司法改革_司法制度论文(1)
- 证券法律冲突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 我国律师制度的发展_司法制度论文(1)
- 论迁徙自由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法学理论论文(1)
- 法官的惩戒制度_司法制度论文(1)
- 法院的公共政策形成功能:比较与定位_司法制度论文(1)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四
- 《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一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三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