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6
屹立 眺望 望望──《狼牙山壮士》词句教学
师:“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这里用了一个“屹立”,“屹立”是什么意思?
生:“屹立”就是“矗立”的意思。
师:还有别的意思吗?
生:屹立就是稳固地立着。
师:还有吗?
生:坚定,不可动摇。
生:像高山那样高耸的样子。
师:对,像高山那样高耸地立着。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是什么意思?
生:他们很顽强地站在狼牙山顶峰,坚强而不动摇。
生:他们屹立的姿态就像五个巨人。
生:他们昂首挺胸,站在狼牙山的顶峰。
生:他们屹立在山峰上,就像五座山似的。
生:他们屹立的样子就像五棵青松。
师:很好,同学们想得很好!像五棵青松,像五个钢铁巨人。后一句写他们看人民群众和部队远去,用了什么词?
生:眺望。
师:为什么用“眺望”呢?
生:由于他们拖住了敌人,群众和部队已经安全地撤离,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看远去的人群,所以用“眺望”。
师:“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看敌人,这里用的是“望望”。为什么用“望望”?
生:是轻蔑地看。
师:有轻蔑的意思。还有什么意思?
生:非常藐视,因为敌人在五壮士眼里不算什么,被他们打退了无数次。
师:这是一方面。敌人在什么地方?
生:敌人在离他们不远的山下。
师:看近处不能用“眺望”,所以这里用了“望望”,“望望”表达了五壮士藐视敌人的感情。此时,五壮士心里想什么?
生:五壮士心里想:我们已经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的顶峰。
生:我们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任务,你们来得太晚了。
生:五壮士会想:上来吧!敌人。上来也是扑个空。
生:五壮士会想:中国人民是不会屈服的。
师:敌人就在眼前,也就是说,五壮士自己到了什么时候?
生:到了马上就要牺牲的时刻了。
师:马上就要牺牲,可他们不是心理难过,而是“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这说明什么?
生:他们脑子里想的是任务完成了,很高兴,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师:五壮士完成了任务,“眺望”除了用来说明是看远处的部队和群众外,还有别的意思吗?
生:向远去的部队和群众告别。
师:一种什么感情?
生:是悲喜交加的感情。
生:他们喜的是部队和人民群众已经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悲的是要和壮丽的山河、伟大的人民永别了,所以又高兴又悲痛。
师:用悲喜交加合适不合适?他们悲痛吗?
生齐:不悲痛。
师:这是一种惜别的感情,他们热爱祖国和人民,留恋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们心里想什么?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他们眺望部队主力远去时,一定想说: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祖国!我们是你的儿女,我们要为你献身。
生:我想他们会这样想的:再见了,祖国的亲人们!我们没有辜负你们的希望,我们胜利地完成任务了。
生:他们还可能想:“祖国啊,母亲!为了您而死,我们也高兴!
师:很好,同学们想得对。这时五壮士是满怀深情,看见战友和人民群众远去了,安全了,他们完成了,所以心里非常高兴。
【评析】
使学生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这几个词所表示的概念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其中的“屹立”一词生动地刻画出五壮士的高大形象,透过“眺望”、“望望”可看到五壮士的内心世界,反映出他们为革命甘愿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引导学生确切地理解词语的概念,而且有意识地利用它们进行想象力的训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英雄的思想感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鸡
- 我敢与老师争辩
- 没有终点的竞赛
- 我的语文老师
- 山林
- 爱比恨多一点
- 我的未来,我来决定
- 不必看轻自己
- 我的NBA梦想
- 感悟失败
- 随笔
- 我爱夏日里的歌声
- 离群的小黑鸡
- 我的人生理想
- 成熟
- 论“三个代表”的理论基础
-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理论特色
- 论中学生的嫉妒心理的成因及其应对方法
- 洛伦兹变换的探讨
- 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几个问题的理解
- 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 周期结构中声学波的色散关系
- 浅谈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
- 对于“三个代表”内涵的理解
- 混合态二能级运动原子双光子过程中原子的压缩效应
- 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整合探讨
-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全民道德素质
- 光电效应的研究历史和光电效应法测量 的探讨
- 振兴中三个代表是实现三大振兴的强大力量
- 用“三个代表”思想解读党史
- 《从现在开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之二
-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之一
-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之五
-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之三
-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之四
-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之六
- 《称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称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之一
-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之二
-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之四
- 《称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