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8
难忘《难忘的一课》
《难忘的一课》是新课程标准下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近日,我校高语组全体教师围绕本组教研专题“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以《难忘的一课》的教学为载体,开展了校本教研。两位老师提供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教研课,对比两节课,我获益匪浅,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片段一:
师:课文有一句话出现了3次,是哪一句,找出描写这句话的相关段落。
生:(朗读课文,批划段落。)
师:这句话第一次出现在什么地方?相关段落是哪几段?
生:(踊跃回答)老师写这句话时,相关段落是3~5自然段。
师:老师是怎样写这几个字的?
生1:一笔一划的写。
生2:吃力的写。
师: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一笔一划的写这九个字,其余的同学认真的观察、体会。并思考从老师的行为中体会到什么?
生:体会出老师写得很认真,说明他爱国。
师:对于这一部分课文,该如何朗读?
(学生朗读课文。)
片段二:
师:板书: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3次,每一次出现时,应该怎样读呢?
(出示自学要求。)
生:(按自学要求约7分钟,然后分小组交流。)
师:第一句话应该怎样读?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1:要读得很慢,很认真。
生2:要一字一顿的读,因为文中老师是一笔一划的写,说明他写得很慢、很吃力,所以要一字一顿的读。
生3:老师写这九个字虽然吃力,但很认真,说明他热爱祖国文字,这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来读呢?
生:(朗读课文,一字一顿的读,读出了吃力而认真的感觉。)
回顾这两个教学片段,不难发现,两位老师在学法上,都是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的方法去体会人物情感,不同的地方在于教学上,第一位老师是以老师为主导,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去学习课文;第二老师则是放手让学生自学,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学习课文。应该说,这两种都达到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但第二位教师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学的探究能力,能达成的教学目标更丰富。
这让我想略读课文教学中常出现的两种偏差:
1、将略读课文视为略学课文。教师带着学生将教学过程飞快的“过”一遍,甚至让学生自己看一看了事。
2、将略读课文视作精读课文,分段,概括主要内容,每一部分课文都深挖不止。
这两做法的不妥在于:
第一种做法浪费了教学资源;第二种做法则浪费了教学时间。因为以小学语文第九册为例,每个单元的略读课文都占到了本单元课文总数的50%左右,如此丰富的课文“一掠而过”“精讲细读”,都是不科学也不现实的。
因此,我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在教法上,应以自学探究为主,在学法上,引导学生围绕单元训练重点,借助阅读提示,整体阅读,自读领悟,忌“大而全”的模式,宜围绕一两个中心问题去探究课文内容。就如同第二位教师围绕文章的线索句,紧扣“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去理解课文,并在后面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中提到的中国伟人资料,将探究的触角延伸到课外。
因此,我最终认为,第二位教师的教学,才是符合略读课文特点的教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自然美景之桃花
- 动物带给我们的启示
- 妈妈我想对你说
-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 妈妈我想对你说
-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5)
- 蚌的血液是淡蓝色的
- 妈妈我想对你说(2)
- 花的奥秘
- 我种了一棵石榴树
- 自然美景之绿萝
- 我想对你说
- 妈妈我想对你说
- 妈妈我想对你说(4)
- 自然美景之可爱的月季花
-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 虚拟现实技术在施工组织中的作用
- 浅析雕塑与环境及文化的关系
- 流水施工的组织及表达方式
- 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设计管理的必要性
- 瓷砖装修攻略
- 各大学专业院校特色专业介绍
- 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会审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 灌注桩施工
- 装饰项目中设计与施工相结合的实践
- 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
-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点
- 屋面(刚性防水)渗漏的原因及防治
- CAD操作技巧
- 高层办公楼设计注意事项
- 《美丽的小路》美文欣赏:风在轻轻说
- 《美丽的小路》趣闻故事:丝绸之路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二
- 《美丽的小路》教学重点
- 《美丽的小路》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美丽的小路》写作指导
- 《美丽的小路》训练素材
- 《失物招领》重点问题探究
- 《美丽的小路》美文欣赏:灾难来临时
- 《美丽的小路》范文习作:争当环保小尖兵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一
- 《美丽的小路》教学难点
- 《失物招领》老师语录
- 《我怀念那条河》
- 《美丽的小路》考点练兵:积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