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沧桑香港
香港名称的由来有关香港名称的来历,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据说早年在香港岛东南部的石排隔,有一条小溪流入大海,岛上居民和过往船只常在此汲水,人们发现这里的泉水水质清甜甘香,遐尔闻名,故有“香江”之称。于是,香江入海的港口便称为“香港”。另一种说法与海盗有关:相传古时候有个叫香姑的女海盗,武艺高强,貌美如花,占据本岛,落草为生,因此该岛便名为“香姑岛”,简称为“香岛”,“香港”一名即由此演变而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原来东莞县以出产香料著名,叫作“莞香”,多数运到香港仔集中,换载大船,沿海北上,运销内地各省和日本。由于香料都集中在这个港口起运,香港便由此得名。
香港迁界和复界康熙初年,清政府为断绝沿海居民与郑成功的联系,连续颁布3道迁界令,严格规定东南沿海居民内迁50里,房屋。土地全部焚毁或废弃,不准沿海居民出海。香港地区西北自新田等村为中国,东北以沙头角等村为中国,南部所有村庄全须内迁。迁界使香港居民辗转流离,土地荒芜,也令香港地区海盗猖獗。康熙八年(1669年)清政府同意两广总督周有德。广东巡抚王来任的复界建议,港九地区的居民才陆续迁回,离岛地区则延至康熙二十二年(1685年)始得迁回。
根据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在香港地区进行的多次考古发掘,先后发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遗址20多处,青铜器的时代遗址30多处,出土了许多石器。陶瓷和青铜器。从出土文物的形制。制作和用料等方面考察,与广东的新石器文化和青铜器有许多相同的特征,说明至迟在5000年前,就有中国居民在香港地区劳动。生活,他们与祖国内地有着密切的联系。曾先后在香港地区进行考古工作的科学家主要有:香港大学地理系讲师。爱尔兰籍的芬尼神父,他在浅水湾对面的薄寮洲上发现了粗糙的石器与箭头,证明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还发现了设计精巧的青铜器皿,证明是汉代以前的制作品。另外,在薄寮洲三个遗址中,以发现大批有装饰的陶器,与周代和秦代的同类产物相似。他曾在1932年至1936年撰写了13篇论文,总结了自己在香港的考古成果。英国人韩利和舍尔斯亚(后者曾任香港大学教授)在屯门(青山)从一座约60.70米高的山丘中挖出甚多的石斧。另一位中国学者陈公哲,从1937年起,历两年时间,寻找16个地点,共获得古物250余件。陈著有中英对照的《香港考古发掘》一书,证明香港自史前时期至汉唐,先民活动的历史从未间断。其考古的最大成就就是发现从商周至明清,香港均有遗物,香港附近民族均从中原迁移而来。1985年初,香港考古学会在澳门黑沙湾掘出的陶片,经美国新法测定的结果,可把港澳地区最早有人居住的年期追溯到公无前5000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快乐十分钟——打雪仗
- 当小老师
- 拔河
- 学绣花
- 打字记
- 我爱小马
- 做书架
- 捉河虾
- 真想再玩一把
- 创建文明城市
- 省钱大比拼
- 拥有成功
- 发生在“语文月”的故事
- 鱼缸里的石头
- 包千张包
- 论信息社会与创新教育
-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主体性策略下的教师课堂教学
- 以德治校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的思考
- 简述“创新”内涵的三层拓展与社会意蕴
- 以德治校及师德建设
- 浅谈“以德治教”:高校教师的首要职责
- 关于关注社会民生 注重应用创新
- 谈以德治校以德示教以德育人
- 浅析中职学校如何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 充分发挥高校工会组织在以德治校整体育人中的作用
- 图书的网络化生存
- 加强道德建设 坚持以德治校
- 关于以德治校的思考与实践
- 让人类生存的环境更和谐
- 浅谈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继续教育创新
- 新“东施效颦”──《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 谈《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
- 《再见了,亲人》的抒情方式
- 由苦及乐──我教《再见了,亲人》
- 《再见了,亲人》导入语设计
- 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 阅读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再见了,亲人》教学漫谈
- 《再见了,亲人》词句教学
- 《再见了,亲人》引读教学
- 《再见了,亲人》第二自然段的层次分析
- 反差中的震撼──《再见了,亲人》的理解误区
-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 《再见了,亲人》教学中主题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