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沧桑香港
香港名称的由来有关香港名称的来历,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据说早年在香港岛东南部的石排隔,有一条小溪流入大海,岛上居民和过往船只常在此汲水,人们发现这里的泉水水质清甜甘香,遐尔闻名,故有“香江”之称。于是,香江入海的港口便称为“香港”。另一种说法与海盗有关:相传古时候有个叫香姑的女海盗,武艺高强,貌美如花,占据本岛,落草为生,因此该岛便名为“香姑岛”,简称为“香岛”,“香港”一名即由此演变而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原来东莞县以出产香料著名,叫作“莞香”,多数运到香港仔集中,换载大船,沿海北上,运销内地各省和日本。由于香料都集中在这个港口起运,香港便由此得名。
香港迁界和复界康熙初年,清政府为断绝沿海居民与郑成功的联系,连续颁布3道迁界令,严格规定东南沿海居民内迁50里,房屋。土地全部焚毁或废弃,不准沿海居民出海。香港地区西北自新田等村为中国,东北以沙头角等村为中国,南部所有村庄全须内迁。迁界使香港居民辗转流离,土地荒芜,也令香港地区海盗猖獗。康熙八年(1669年)清政府同意两广总督周有德。广东巡抚王来任的复界建议,港九地区的居民才陆续迁回,离岛地区则延至康熙二十二年(1685年)始得迁回。
根据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在香港地区进行的多次考古发掘,先后发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遗址20多处,青铜器的时代遗址30多处,出土了许多石器。陶瓷和青铜器。从出土文物的形制。制作和用料等方面考察,与广东的新石器文化和青铜器有许多相同的特征,说明至迟在5000年前,就有中国居民在香港地区劳动。生活,他们与祖国内地有着密切的联系。曾先后在香港地区进行考古工作的科学家主要有:香港大学地理系讲师。爱尔兰籍的芬尼神父,他在浅水湾对面的薄寮洲上发现了粗糙的石器与箭头,证明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还发现了设计精巧的青铜器皿,证明是汉代以前的制作品。另外,在薄寮洲三个遗址中,以发现大批有装饰的陶器,与周代和秦代的同类产物相似。他曾在1932年至1936年撰写了13篇论文,总结了自己在香港的考古成果。英国人韩利和舍尔斯亚(后者曾任香港大学教授)在屯门(青山)从一座约60.70米高的山丘中挖出甚多的石斧。另一位中国学者陈公哲,从1937年起,历两年时间,寻找16个地点,共获得古物250余件。陈著有中英对照的《香港考古发掘》一书,证明香港自史前时期至汉唐,先民活动的历史从未间断。其考古的最大成就就是发现从商周至明清,香港均有遗物,香港附近民族均从中原迁移而来。1985年初,香港考古学会在澳门黑沙湾掘出的陶片,经美国新法测定的结果,可把港澳地区最早有人居住的年期追溯到公无前5000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快乐的事
- 星星
- 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
- 母爱
- 冬天的雪
- 妈妈,我生命中的太阳
- 我的母亲
- 秋天
- 美丽的夜空
- 春天的声音
- 眼中的老师
- 一件小事
- 班级趣事
- my introduction(我的介绍)
- 我家的小院子
- 2012年度语言文字教学工作计划
- 2012年幼儿园教学工作计划
- 镇中心小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计划
- 小学教师评职称总结
- 2012年高一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计划
- 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 年度第二学期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 2012年财资系教学工作计划
-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 初中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 2012年秋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 职教中专2012年教学工作计划
- 走进劳模 感悟劳模
- 局机关纪检工作总结
- 以服务 “三农”为导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 关于农村党组织依法执政的思考
- 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不可持续性研究
- 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演变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
- 亟待完善的农村后税费时期的社会救济体系
- 浅议农村税费改革后 农村工作面临的三大难题
- 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和有效转移
- 农村需要怎样的“城市化”
- 三农”问题:社会公正与社会排斥
- 邮政服务三农的所作所为
- 论中国北方畜牧业产生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 试探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乡镇政府行政职能
- 村民委员会的价值定位初探
- 明清江西农村社区中的会──以乐安县流坑村为例
- 农业经济发展的四化要求与政府策略
- 后人对李白的评价
- 踏歌
- 李白名字趣话
- 李白邮票
- 诗仙
- 李白的足迹
- 翰林谪仙剑客──析李白的思想
- 太白酒家
- 李太白跳月
- 天生我才必有用
- 李白墓简介
- 李白诗歌中的“勾践灭吴”
- 李白和杜甫历史道路的殊途同归
- 李白为人
- 《回乡偶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