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沧桑香港
香港名称的由来有关香港名称的来历,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据说早年在香港岛东南部的石排隔,有一条小溪流入大海,岛上居民和过往船只常在此汲水,人们发现这里的泉水水质清甜甘香,遐尔闻名,故有“香江”之称。于是,香江入海的港口便称为“香港”。另一种说法与海盗有关:相传古时候有个叫香姑的女海盗,武艺高强,貌美如花,占据本岛,落草为生,因此该岛便名为“香姑岛”,简称为“香岛”,“香港”一名即由此演变而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原来东莞县以出产香料著名,叫作“莞香”,多数运到香港仔集中,换载大船,沿海北上,运销内地各省和日本。由于香料都集中在这个港口起运,香港便由此得名。
香港迁界和复界康熙初年,清政府为断绝沿海居民与郑成功的联系,连续颁布3道迁界令,严格规定东南沿海居民内迁50里,房屋。土地全部焚毁或废弃,不准沿海居民出海。香港地区西北自新田等村为中国,东北以沙头角等村为中国,南部所有村庄全须内迁。迁界使香港居民辗转流离,土地荒芜,也令香港地区海盗猖獗。康熙八年(1669年)清政府同意两广总督周有德。广东巡抚王来任的复界建议,港九地区的居民才陆续迁回,离岛地区则延至康熙二十二年(1685年)始得迁回。
根据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在香港地区进行的多次考古发掘,先后发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遗址20多处,青铜器的时代遗址30多处,出土了许多石器。陶瓷和青铜器。从出土文物的形制。制作和用料等方面考察,与广东的新石器文化和青铜器有许多相同的特征,说明至迟在5000年前,就有中国居民在香港地区劳动。生活,他们与祖国内地有着密切的联系。曾先后在香港地区进行考古工作的科学家主要有:香港大学地理系讲师。爱尔兰籍的芬尼神父,他在浅水湾对面的薄寮洲上发现了粗糙的石器与箭头,证明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还发现了设计精巧的青铜器皿,证明是汉代以前的制作品。另外,在薄寮洲三个遗址中,以发现大批有装饰的陶器,与周代和秦代的同类产物相似。他曾在1932年至1936年撰写了13篇论文,总结了自己在香港的考古成果。英国人韩利和舍尔斯亚(后者曾任香港大学教授)在屯门(青山)从一座约60.70米高的山丘中挖出甚多的石斧。另一位中国学者陈公哲,从1937年起,历两年时间,寻找16个地点,共获得古物250余件。陈著有中英对照的《香港考古发掘》一书,证明香港自史前时期至汉唐,先民活动的历史从未间断。其考古的最大成就就是发现从商周至明清,香港均有遗物,香港附近民族均从中原迁移而来。1985年初,香港考古学会在澳门黑沙湾掘出的陶片,经美国新法测定的结果,可把港澳地区最早有人居住的年期追溯到公无前5000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快快乐乐贴鼻子
- 拍照
- “六一”儿童节
- 公园环保小卫士
- 我的小手
- 金牛
- 看比赛
- 虚惊一场!
- 过生日
- 看图写话
- 整理书包
- 一对小花狗
-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
- 贴鼻子
- 世界处处都有爱
- 城市供水管网维护抢修工作探讨
- 土工织物在流溪河干渠淤泥泉涌堤段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 坝基工程作业指导
- 崇明岛土质大堤的水土保持
- 试论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管理要点
- 水利工程硕士就业前景分析
- 东江水电站3号机减振增容改造及效益分析
- 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环境影响及对策探讨
- 超前地质预报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应用
- 卧龙镇熊猫苑后山斜坡应急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河道行洪分析方法综述
- 编制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刍议
- 简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料的整理
- 怎样看待地矿、水利类毕业生就业前景
- 《杨氏之子》随堂练习 提高篇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之一
- 《杨氏之子》重点字词的意思
- 《晏子使楚》老师语录
- 《晏子使楚》教案设计之二
- 《杨氏之子》第二讲义
- 《晏子使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 《杨氏之子》美文欣赏(一)
- 《晏子使楚》重点字词梳理
- 《晏子使楚》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杨氏之子》趣闻故事
- 《杨氏之子》第一讲义
- 《晏子使楚》重难点分析
- 《杨氏之子》美文欣赏(二)
- 《杨氏之子》考点练兵 基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