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利用网络,优化课堂教学──《七律·长征》网络课教学例谈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通过让学生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全文呈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56个字,由于语言文字的局限性、学生理解想象能力的有限性,再加上时代的变迁,学生类似生活体验的贫乏性,孩子脑中缺乏一定的表象,仅仅借助课文抽象的语言文字很难深切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体会语言的准确精练。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常常是依靠形象、颜色、声音的感觉来进行思维的。”而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知识宝库,蕴藏着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它能充分发挥声、光、图、色、影的综合效力,为学生创设更为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基于以上认识,我决定将计算机网络引进《七律长征》一文的教学中。
1、“网”中见形,养眼生趣: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它能帮助我们超越时空限制获取所需信息。因此,在教学时我就从网络中寻找有关的图象文字资料,经过剪辑,编辑成与文章相匹配的教学专题片,链接到教学虚拟网上。学课文前,让学生点击有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内容,或“走进毛主席”,了解毛主席。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资料。实际上,授课前学生就已经走近“文本”、探究“文本”了。计算机网络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超越了时空,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唤醒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使课文的学习成为一个颇有意思的探究过程。
2、“网”中生情,促进朗读:
对于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来说,毛泽东与红军长征是那么遥远,那么陌生。要让他们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的确有一定的难度。计算机网络使学习的时空与资源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网络以其丰富便捷的信息资源优势,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广泛阅读、收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并结合自身的体验实现课文语境的重构。语境重构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意义建构的基础与过程,它融入了学生自我情感的参与与体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学生心灵感悟的过程。课上让学生用心听、看、想,学生在立体地、多角度地、身临其境地体验中受到感染和启迪。例如:创设“网上赏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选择“腾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这五幅征难图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看看录象、听听故事,并有感情地读一读相关诗句。学生只要点击相应网页,屏幕上就会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在自主探究中,学生领略了五岭的蜿蜒连绵,感受了乌蒙山的磅礴气势,眼望着汹涌澎湃的金沙江,伴随着红军飞夺泸定桥悲壮惨烈的场面,再来高声诵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是计算机网络给语文课插上了“翅膀”,带着红军战士栩栩如生的形象,带着学子们一颗颗求知的心,一起飞翔。计算机网络让学生沉浸在了特定的意境中独立感悟赏析语言文字,在情境中动情。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继而发出内心深处的咏叹。
3、“网”中促悟,深化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网络,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增加大脑中信息的储存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开启学生的语言储备,将书本信息内化为自己的感受。
如在教学完本诗,总结课文,深化情感时,利用计算机网络了解毛主席对红军长征的评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后,设计了这样一个句式练习:长征是播种机,它在我心中播下了_______的种子。在练说前,让学生再读课文。结果学生在网中与文本对话,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中“悟”出诗歌的内涵意蕴,有的说:“长征在我心中播下了乐观顽强的种子。”有的说:“长征在我心中播下团结一心的种子。”有的说:“长征在我心中播下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种子……”学生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本文的教学在计算机网络的辅助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更新颖,教学形式更生动活泼,教学过程呈现出勃勃生机。
总之,计算机网络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为《七律·长征》一文的教学开创出一片鲜活的新天地,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象与我
- 万能书包
- 水上城堡
- 森林联欢会
- 假如我是魔法师
- 小溪、河流与大海
- 团结就是力量
- 开发月球
- 三借芭蕉扇之还扇篇
- 蚂蚁城市
- 漫游古诗园
- 假如我能插上翅膀
-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 假如我是发明家
- 我的小房子
- 工业用塑料油壶模具的CAD/CAM
- 内河船不适用于《海商法》第四章吗(1)论文
- 试论商、商法及其研究方法(1)论文
- 探秘网络钓鱼在中国互联网上的猖獗现状
- 针对HCNC-1M数控系统的后置处理技术研究与实现
- 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设计
- 商人精神与商法的变迁(1)论文
- 论商法对交易安全的维护(1)论文
- 奔驰机油泵壳体零件模具上模CAD/CAM
- 英国商法的定位(1)论文
- 目针对SINUMERIK-802D数控系统的后置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 注塑模具的设计及关键零件的工艺分析
- 浅析OA系统的应用实施
- 论计算机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的革新
- 基于Pro/E的数控铣床通用部件设计及进给运动仿真
- 《顶碗少年》教学案例
- 坚持创造成功──读《顶碗少年》有感
- “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桃花心木》教学思路
- 拼搏──读《顶碗少年》有感
- 课文《顶碗少年》之角色写作
- 读《顶碗少年》有感
- 我们要战胜它──读《顶碗少年》有感
- 从课文中感悟人生智慧──《桃花心木》教学设计谈
- 读《顶碗少年》有感
- 《顶碗少年》课后反思
- 《顶碗少年》相关链接
- 《桃花心木》教学杂谈
- 敢于拼搏,才可能获得成功──读《顶碗少年》有感
- 读《顶碗少年》有感
- 《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