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6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是一篇长文,整体把握是必须的,那么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该怎样来引导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文章而不仅仅是走过场呢?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烦琐和肢解,来达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这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深入思考的问题。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抓住这些“点”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叩其一点,散发开去”的方法,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一个支点,牵动整个文本的学习,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仿佛是找到一条串联珍珠的丝线。
一、“用一个词概括对开国大典的感受”──抓住中心,统领一文
“会读书的学生可以把文章读成一句话,甚至读成一个词。”这是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人性化描述。在课堂上以中心词为切入点,将词语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就可化繁为简,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直达教学目标。另外,抓住这些词语做为整体突破的切入口,也有效地引导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当学生把“隆重”、“热烈”、“庄严”写在黑板上的时候,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便有了具体的落实。
二、“这些感受照应了题目中的哪个词?”──紧扣题眼,教活一课
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语文情操的感染。引导学生发现“隆重”、“热烈”、“庄严”与题目中的“大”的联系,学生有了顿悟感觉,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为下一步直奔重点作好了铺垫。
三、“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大”?”──整合问题,串联一篇
问题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源头活水,问题也可以作为指导学生阅读的切入点。这就要求老师设计的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是一问抵许多问的主问题。当然,我们现在更多的是提倡引导学生大胆提问题。但是学生设计的问题一般都比较琐碎肤浅,这就需要老师做适当的引导,将学生的多个小问题,整合成一个能够推进阅读的“大问题”,这个问题覆盖了全文,可以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又可读,又可想,可说,可辩。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并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不仅较为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有言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有在“高”“阔”的空间里,才能“任飞”“凭跃”!
叩其一点,散发开去,牵动对全文各部分的阅读感悟,就能实现阅读结构的优化,关键是我们老师能深入的理解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握课堂,多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深入理解新课标的精神,长文短教,提高效率这个目标就一定可以实现。长文短教,教师“教”的时间压缩了,相应地,学生“学”的时间就增加了──他们在阅读时就有时间进行感受、进行理解、进行欣赏,进而真正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心中的美景
- 探索月球奥秘的作文
- 精彩的月球知识竞赛
-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 探索月球奥秘
- 未来月球
- 月球奥秘知多少?
- 月亮月亮我问你
- 时间银行
- 探索月球奥秘
- 月亮的自我介绍
- 来自月球的回望
- 月球之旅
- 月球动物园参观记
- 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
- 基础音乐教育中开展律动教学的思考
- 浅谈古筝四大流派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 论山东筝艺
- 智能运输系统
- 浅谈中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 声乐艺术美的本质探究
- 冷铺沥青材料的特性与配制技术
- 论舞蹈创作如何贴近民众
- 换位思考在歌唱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 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的交通监控系统
- 从日本音乐史看日本音乐的发展
- 浅谈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心理问题
- 论初中音乐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沥青路面产生不平整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初探
- 试析独唱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功能
- 《妈妈的账单》 趣闻故事
- 《月球之谜》 教师语录
- 《太阳》 教案讲义2
- 《妈妈的账单》 考点练兵2
- 《太阳》 教案讲义1
- 《太阳》 相关介绍
- 《妈妈的账单》 范文习作
- 《太阳》 考点练兵2
- 《猫》
- 《妈妈的账单》 考点练兵1
- 《妈妈的账单》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 《太阳》随堂练习 提高篇
- 《太阳》 知识点精析
- 《太阳》 趣闻故事
- 《太阳》随堂练习 巩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