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1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这一课是一篇叙事性散文。课文着重记录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在我个人看来,这篇课文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注定了学生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老舍先生的文章含义又较深,对学生来说有是一个大的挑战。在讲课之前,我还犹豫再三,担心学生不能抓住散文的特点而理解文章的“神”。而一节课下来却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在课上的表现把我的担心全都打消了。学生们那独特的见解,那入境入情的想法,有时连我这个老师都自愧不如。
回忆教学前的准备及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引发学生兴趣,为学生主动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第一课时我范读了全篇课文,在范读中学生改变了看法,不由自主的也读起了课文。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了时空
文章篇幅较大,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民族之间的团结友好。那么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课文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有关景物的描写则放在了第一课时中,这样整节课学生学习、交流的时间较充裕,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学生主体在反复读中理解,在反复说中明理
读是学习理解课文的必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凡是朗读能力强的孩子理解能力一般也很强。在学习《草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围绕“草原上的人留给了你怎样的印象”一题展开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给学生创造再造草原意境的气氛。教师设计了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等等读书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走进课文,从而真正理解课文。学生一旦读进去了,那么理解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
小组交流、全班讨论,使学生对草原的认识逐渐清晰深刻。
让学生尽可能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别人的看法,从而使思维更广阔,认识更深刻,学生之间的互议和交流使学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时也促进了全员参与,提高表达能力。
正是有了读和说的铺垫,学生的理解才那么到位。每个学生都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加以汇报,在汇报中全班学生没有丢掉一个知识点,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难点自然突破。
在这节课中我也找出了自身的问题:
1、课后练习中的读读写写落实不够:
读读写写中的很多词正是重点句中的重点词,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理解词义,而不应局限于第一课时中单纯的句词。
2、低估了学生的能力:
课前总担心学生理解不透其实学生的能力很强,只要做法得当,学生会理解到位。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上锁
- 上帝的“谎言”
- 停电,真好啊
- 一家人
- 游乐园
- 男生、女生
- 黑虎
- 奇妙的战斗
- 绍兴名人精神代代相传
- 小狗“花花”
- 福气
- 我爱柳树
- 窗外的美丽
- 宁等三分,不抢一秒
- 观《暖春》后感
- 特美力治疗支气管-肺感染15例
- 通心络胶囊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30例临床观察
- 婴儿Sturge-Weber 综合征2例临床报道及文献复
- 洛非西定对异氟烷催眠、镇痛作用的影响
- 试析高校社团活动对大学生择业就业影响的对策研究
- 简析研究生复试改革的挑战与对策
-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和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 联合用药治疗消化道溃疡的疗效观察
- 橙子对醉酒小鼠的解酒作用
- 试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时效性的提升
- 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清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56例
- 浅析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就业现状及对策
- 简论建构新疆高职院校预科汉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 婴儿Sturge-Weber 综合征2例临床报道及文献复习
- δ-连环素在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
- 1949年《沙乡年鉴》出版
- 《旅鼠之谜》教学反思
- 动物季节迁飞之谜
- 大雁为什么总要南来北往
- “土地道德”
- 古代咏雁诗集粹
- 《大雁归来》学法引导
- 北极旅鼠之谜假说──我的探究与学说
- 奥尔多·利奥波德和他的《沙乡年鉴》
- 《大雁归来》中心思想
- 大雁
- 鸟类的迁徙
- 像山那样思考
- 奥尔多·利奥波德与《沙乡年鉴》
- 《大雁归来》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