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2
凭借教材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感浓郁的文章。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草原,为那里的美丽风光所陶醉,被热情的蒙古人民感动。不但描绘了草原的风景如画,而且抒发了自己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注意了凭借教材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表达欲望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课上,我首先以一首《敕勒歌》引入,学生在吟诵古诗中,激起了解草原的兴趣。接着,我范读了全篇课文,在范读中学生认真倾听,有了自己的感受,各个急于表达,并不由自主地也读起了课文。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多种形式朗读,大胆想象,乐于表达
课文是学生学习的版本,它应该属于作者的感受,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贴近作者的感受,应该进行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给学生创造草原意境的气氛。我设计了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等等读书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走进课文,从而真正理解课文。再选一名同学朗读,大家闭目倾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形成一副副画面后,他们争先恐后地述说自己的想象,乐于表达的闸门一打开,犹如奔腾的河水,学生的想象力令我折服与欣喜。
三、培养语感,准确表达
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习用词的准确、精练、贴切。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理解词义、句意。如,我出示简易的草原图与中国画后,学生轻松地理解了“渲染”和“墨线勾勒”;联系生活经验感悟“一碧千里”“并不茫茫”,并从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适时仿照作者的比喻手法,进行仿写练习。学生既领悟了草原羊群的美,又练习了准确、生动的表达。
四、尊重主体,自由表达
通过小组交流、全班讨论,学生对草原的认识逐渐清晰深刻后,我鼓励学生尽可能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别人的看法,从而使思维更广阔,认识更深刻,学生之间的互议和交流使学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时也促进了全员参与,提高表达能力。如“你来到草原后会干写什么?”学生兴奋之情溢于笑脸之上“我要痛痛快快的跑几圈”“我要无拘无束地纵情高歌”“我要骑上骏马自由奔驰”……
五、回归现实、创意表达
当学生真正领略了草原的美丽后,我以向蒙古小朋友介绍自己家乡的方式来练习表达。静静地想一二分钟后,小手高高地举起来,自豪之情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其中不乏精彩的语句,更多的是流露出对家乡的喜爱。
我欣慰,学生的表达能力有了提高;我惊喜,他们笔下也会生花;我惭愧,他们的潜力以前挖掘得不够,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不够。
本课不足之处:
如果课上以录音配乐朗读,会更使学生入情入境;如果以课件真实地再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会让学生有更切身的深刻感受,激起对草原的渴望与热爱之情。
课上有的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还不到位,个别学生显得胆量不足,需要为其增加锻炼的机会,并纠正表达时有语病的学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新英语老师
- 郊野晨曲
- 我家搬新居
- 续写《猪八戒吃西瓜》
- 最后的小鸟
- 我最喜欢读的书
- 神奇的梦
- 我喜欢上网
- 我喜爱的鹦鹉
- 感谢您--母亲
- 天下第一漂
- 扔沙包
- 星星的祝福
- 读《特殊的葬礼》有感
- 我七岁了
- 立足课本教学
- 如何教学生读懂一篇课文
- ICU噪音污染与护理管理
- 对称美与物理学
- IHI摆式飞剪偏心距及倍切系数对工作噪音的影响
- 拿什么来对付你,烦死人的环境噪音
- 成功的探索 成熟的思考
- 《过秦论》赋体色彩探微
- 想象作文
- 数学教学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 语文教学应如何用好课堂评价
- 实施分组分层教学
- 浅谈手动变速器噪音的判断与维修
- 浅谈钢琴学习中音阶的训练
- 用心灵的音阶编织理想
- 死生亦大矣──《兰亭集序》的思想
- 恬然飘逸的兰亭雅聚真挚可人的《兰亭集序》
- 从修禊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 对《兰亭集序》第三、四段的理解
- 叙“乐”简练,抒“悲”深沉──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
- 《兰亭集序》相关评论
- 《兰亭集序》思路探微
- 《兰亭集序》与《赤壁赋》生命意识之比较
- 王羲之相关典故
- 从《兰亭集序》中几处涂改,看“文”中谴词之妙
- 在文化的层面上解读《兰亭集序》
- 王羲之《兰亭集序》末段析解
- 与《兰亭集序》有关的传说故事
- 通达幽远的生命放歌──读《兰亭集序》
- 《兰亭集序》两处注解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