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2
凭借教材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感浓郁的文章。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草原,为那里的美丽风光所陶醉,被热情的蒙古人民感动。不但描绘了草原的风景如画,而且抒发了自己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注意了凭借教材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表达欲望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课上,我首先以一首《敕勒歌》引入,学生在吟诵古诗中,激起了解草原的兴趣。接着,我范读了全篇课文,在范读中学生认真倾听,有了自己的感受,各个急于表达,并不由自主地也读起了课文。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多种形式朗读,大胆想象,乐于表达
课文是学生学习的版本,它应该属于作者的感受,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贴近作者的感受,应该进行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给学生创造草原意境的气氛。我设计了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等等读书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走进课文,从而真正理解课文。再选一名同学朗读,大家闭目倾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形成一副副画面后,他们争先恐后地述说自己的想象,乐于表达的闸门一打开,犹如奔腾的河水,学生的想象力令我折服与欣喜。
三、培养语感,准确表达
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习用词的准确、精练、贴切。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理解词义、句意。如,我出示简易的草原图与中国画后,学生轻松地理解了“渲染”和“墨线勾勒”;联系生活经验感悟“一碧千里”“并不茫茫”,并从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适时仿照作者的比喻手法,进行仿写练习。学生既领悟了草原羊群的美,又练习了准确、生动的表达。
四、尊重主体,自由表达
通过小组交流、全班讨论,学生对草原的认识逐渐清晰深刻后,我鼓励学生尽可能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别人的看法,从而使思维更广阔,认识更深刻,学生之间的互议和交流使学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时也促进了全员参与,提高表达能力。如“你来到草原后会干写什么?”学生兴奋之情溢于笑脸之上“我要痛痛快快的跑几圈”“我要无拘无束地纵情高歌”“我要骑上骏马自由奔驰”……
五、回归现实、创意表达
当学生真正领略了草原的美丽后,我以向蒙古小朋友介绍自己家乡的方式来练习表达。静静地想一二分钟后,小手高高地举起来,自豪之情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其中不乏精彩的语句,更多的是流露出对家乡的喜爱。
我欣慰,学生的表达能力有了提高;我惊喜,他们笔下也会生花;我惭愧,他们的潜力以前挖掘得不够,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不够。
本课不足之处:
如果课上以录音配乐朗读,会更使学生入情入境;如果以课件真实地再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会让学生有更切身的深刻感受,激起对草原的渴望与热爱之情。
课上有的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还不到位,个别学生显得胆量不足,需要为其增加锻炼的机会,并纠正表达时有语病的学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上学路上
- 美丽的春天
- 未来的交通工具
- 我是一阵风
- 最快乐的一天
- 我的家乡
- 爬山
- 小风车,转转转
- 爱看电视的爷爷
- 我的表弟
- 日记一则
- 找春天
- 新学期
- 我的书签
- 妈妈的“唠叨”
- 古典吉他右手演奏的基本要领
- 从音乐制品的发展看摩梭音乐的发展
- 浅谈二胡在戏曲音乐中的作用
- 谈音乐素养对美声演唱的重要性
- 试论数字音乐及在线音乐的商业模式
- 从音乐美学的视野审视音乐教育的创造性价值
- 古筝学习现状
-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 浅析现代古筝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 论古筝艺术中的审美体现
- 浅议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道路
- 浅谈宋词音乐对曲式手段的运用
- 关于探究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 关于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 如何解决长号的音准问题于润蕾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之四
- 《我为你骄傲》第二课时
- 《画家和牧童》
- 《三个儿子》片断赏析
- 《雷雨》
- 《雷雨》教学设计之二
-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之二
- 《雷雨》教学设计之三
- 《三个儿子》
- 《最大的“书”》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之六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之三
- 《雷雨》片断赏析
- 《充气雨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