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6
《古诗词三首》课后反思
古诗教学历来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因为我十分佩服那些伟大的诗人,短短几句诗文,包含的内容多,含义深刻。教学中我常常满怀激情,入情入境。诗文教完了,我的心还久久不能平静。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他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诗人向往生活在那种在无牵无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诗人在观看了自己眼前的一幕后,再用自己的笔记下了曾经带给自己的那种惬意。
《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最有趣的是《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和谐、安康、祥和的令人难以忘怀的画面。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句诗。也许有的老师认为把词的意思弄明白,我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但是我认为这是个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机会。
“你从这句诗中体会到什么?”孩子们自然发言很踊跃,各种答案都有。但是我都不够满意。“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什么?”我又提示了一番。这下子孩子们才恍然大悟。
你看孩子们都在干活,就连最小的孩子还走不稳呢,就知道剥莲蓬。但是老父亲,老母亲却在那里边喝酒边嬉戏。那就是孩子们尊敬老人呀!比一比现在一些不孝子孙们对老人的一些不齿的做法,与这首诗向我们展现出的画面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照呀!
由此看出“润物细无声”似的教育也许才是最有效的。
毛主席说得好:“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其实教学中只要认真动脑筋,谁说描写景物的古诗教学不能进行思想教育?好好动脑筋就会有收获。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参观花鸟市场
- 假如我有马良的神笔
- 变异星球探险记
-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 桔子林
- 迷人的秋天
- 这件事令我伤心
- 我的知心好友--三叔
- 太空之梦再度飞翔
- 一只青蛙的自述
- 我家的星期天
- 《老成都、新成都》展览观后感
- 我最敬佩的人——刘老师
- 打针的经历
- 读《赶花》有感
-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交际策略研究与教学
- 浅析创造教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浅谈有效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
- and的理解与表达
- 浅析言语行为理论研究评析
- 浅析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改进英语口语教学
- 浅谈行动研究在外语交际策略教学中的运用
- it在中学英语里的用法
- 浅论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探究
- 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教学探析
- 浅论言语行为理论对听力理解能力培养的启示
- 试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对完善我国国家审计技术方法的启示
-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环境中的英语语言测试
- 试论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 再谈英语写作的礼貌原则赤峰学院外国语学院
- 《奇妙的克隆》词语解释
- 克隆技术的意义及经济价值
- 《奇妙的克隆》有关资料
- 克隆人真的会出现吗?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中的媒体效应
- 反对克隆人的理由
- 《奇妙的克隆》导读
- 克隆人引发哲学争端
- 支持克隆人的观点
- 院士谈家桢的童年始步
- 克隆技术的发展
- 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家桢教授
- 中国克隆动物研究大事记
- 未来新兴产业:克隆人体器官
- 如何迎接“克隆时代”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