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3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

上星期看了《晏子使楚》一课的优质课教学。

教师教学大体思路如下:初读课文,看晏子给你留下勒什么初步印象,再浏览课文,课文写了哪几个小故事,然后选择一到两个仔细阅读,勾画圈点,看看读懂了什么。接着到小组里交流学习所得,可以读,可以说,还可以演,最后全班反馈,交流。课后老师推荐读《晏子》,《春秋的故事》。整个教学环节还是不错的,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给了学生比较多的学习讨论时间。

但是整个反馈的过程又进入了分析的老路,特别是第三个故事,让学生分析比较两个“水土不同”,学生难度很大,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半天,多数学生还是不明所以。虽然教师反馈时紧紧抓住晏子的几次说话,但是给人的感觉是学生没有读出晏子的话外音,也就是语言文字里面所含着的意思,对晏子能言善辩,胆识过人感受不深。其实这篇文章学生一看就懂,内容上没有什么好分析的,但是晏子的智慧体现在每次反驳都是抓住楚王的漏洞,非常巧妙,又不失礼节风范,让楚王恼也不是,怒也不是,最后赔不是:“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这些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学生如果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

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极强的调控指导能力,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和朗读,巧妙指导,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故事情境中去,而且教师的语言要丰富一点,诙谐一点,智慧一点,学生的智慧需要教师的智慧去点燃,智慧的教师,智慧的学生才能走近智慧的晏子。

本人在听后有如下几点建议:学生初读感知时,有个学生谈到晏子是个“能言善辩”的人,老师追问:“你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吗?”学生感到为难,在老师的契而不舍的追问下,只好说:“知道,说不出来。”老师又让其他同学解释。一学生说:“很会说话,善于辩论”老师这才满意了。看来老师仅满足于孩子能回答出问题。

老师,这是何苦呢?是不是这样解释了大家就理解了这个词呢我看未必。教师这一做法首先让刚才那位发言的孩子感到些许难堪,“能言善辩”是他初读课文的第一直感,这种感受是很珍贵的,至于什么是能言善辩,他意会到了,但不能言传,这也是很真实的。老师的穷追不舍可能让他以后在发言中会有顾虑,不深思熟虑好了,他不会轻易发言的。这样,课堂的生成性会大打折扣,很多有利于师生深入学习的契机就会失掉。

其实,这位学生知道,说不出来是我们课堂师生互动中生成的极好的资源,教师应敏锐地捕捉这些资源,把课堂教学,把学生地思维推向深入,这里完全可以让孩子存疑,就让他说不出来,仔细读了晏子的几次说话以后,孩子的这个疑自然会迎刃而解,而且这时对能言善辩的理解就不仅仅停留在字面上了,而是从晏子的话中深刻地领悟了这个词的涵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第一节课
秋天到
我的铅笔盒
请爷爷吃香蕉
老鹰捉小鸡的下场
告诉你一件新鲜事
可爱的小白兔
我真想对乌云说
自我介绍
我对白云说
文竹
菊花
写给云
骄傲的小鸭
2012年大一学生入党申请书
21岁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18岁青年人的入党申请书
9月大学生入党志愿
标准的入党申请书
共青团团员的入党申请书
2012年10月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2012年9月最新入党申请书
大学新生入党志愿书及个人自传
2012年9月入党申请书
转预备党员入党志愿
2012年11月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报告
大二学生入党申请书
2012年高中生入党申请书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安全策略与可靠性分析
地铁车站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研究
伊拉克战争与地缘政治的复归
嫩江路车站地下一层半侧式车站的建筑设计
理解中国外交政策:以民族主义为线索
地铁建设信息管理的几点考虑
大型无柱式地铁车站设计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探索
战争人格、武功崇拜及爱国
地铁车站换乘节点结构预留方案探讨
地铁如何参与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
既有隧道上方修建力学分析轻轨车站的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发展我国大城市交通的研究
渐进政治改革与《中共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限度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分课时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3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二
《看雪》教学实录4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分课时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2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三
《看雪》教学实录3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二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我是什么》 说课设计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
《我是什么》综合资料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三
《一分钟》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分课时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1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