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3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
上星期看了《晏子使楚》一课的优质课教学。
教师教学大体思路如下:初读课文,看晏子给你留下勒什么初步印象,再浏览课文,课文写了哪几个小故事,然后选择一到两个仔细阅读,勾画圈点,看看读懂了什么。接着到小组里交流学习所得,可以读,可以说,还可以演,最后全班反馈,交流。课后老师推荐读《晏子》,《春秋的故事》。整个教学环节还是不错的,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给了学生比较多的学习讨论时间。
但是整个反馈的过程又进入了分析的老路,特别是第三个故事,让学生分析比较两个“水土不同”,学生难度很大,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半天,多数学生还是不明所以。虽然教师反馈时紧紧抓住晏子的几次说话,但是给人的感觉是学生没有读出晏子的话外音,也就是语言文字里面所含着的意思,对晏子能言善辩,胆识过人感受不深。其实这篇文章学生一看就懂,内容上没有什么好分析的,但是晏子的智慧体现在每次反驳都是抓住楚王的漏洞,非常巧妙,又不失礼节风范,让楚王恼也不是,怒也不是,最后赔不是:“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这些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学生如果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
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极强的调控指导能力,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和朗读,巧妙指导,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故事情境中去,而且教师的语言要丰富一点,诙谐一点,智慧一点,学生的智慧需要教师的智慧去点燃,智慧的教师,智慧的学生才能走近智慧的晏子。
本人在听后有如下几点建议:学生初读感知时,有个学生谈到晏子是个“能言善辩”的人,老师追问:“你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吗?”学生感到为难,在老师的契而不舍的追问下,只好说:“知道,说不出来。”老师又让其他同学解释。一学生说:“很会说话,善于辩论”老师这才满意了。看来老师仅满足于孩子能回答出问题。
老师,这是何苦呢?是不是这样解释了大家就理解了这个词呢我看未必。教师这一做法首先让刚才那位发言的孩子感到些许难堪,“能言善辩”是他初读课文的第一直感,这种感受是很珍贵的,至于什么是能言善辩,他意会到了,但不能言传,这也是很真实的。老师的穷追不舍可能让他以后在发言中会有顾虑,不深思熟虑好了,他不会轻易发言的。这样,课堂的生成性会大打折扣,很多有利于师生深入学习的契机就会失掉。
其实,这位学生知道,说不出来是我们课堂师生互动中生成的极好的资源,教师应敏锐地捕捉这些资源,把课堂教学,把学生地思维推向深入,这里完全可以让孩子存疑,就让他说不出来,仔细读了晏子的几次说话以后,孩子的这个疑自然会迎刃而解,而且这时对能言善辩的理解就不仅仅停留在字面上了,而是从晏子的话中深刻地领悟了这个词的涵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第一节课
- 秋天到
- 我的铅笔盒
- 请爷爷吃香蕉
- 老鹰捉小鸡的下场
- 告诉你一件新鲜事
- 可爱的小白兔
- 我真想对乌云说
- 自我介绍
- 我对白云说
- 文竹
- 菊花
- 写给云
- 骄傲的小鸭
- 叶
- 2012年大一学生入党申请书
- 21岁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 18岁青年人的入党申请书
- 9月大学生入党志愿
- 标准的入党申请书
- 共青团团员的入党申请书
- 2012年10月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 2012年9月最新入党申请书
- 大学新生入党志愿书及个人自传
- 2012年9月入党申请书
- 转预备党员入党志愿
- 2012年11月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 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报告
- 大二学生入党申请书
- 2012年高中生入党申请书
-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安全策略与可靠性分析
- 地铁车站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研究
- 伊拉克战争与地缘政治的复归
- 嫩江路车站地下一层半侧式车站的建筑设计
- 理解中国外交政策:以民族主义为线索
- 地铁建设信息管理的几点考虑
- 大型无柱式地铁车站设计
-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探索
- 战争人格、武功崇拜及爱国
- 地铁车站换乘节点结构预留方案探讨
- 地铁如何参与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
- 既有隧道上方修建力学分析轻轨车站的
-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 发展我国大城市交通的研究
- 渐进政治改革与《中共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限度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分课时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3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二
- 《看雪》教学实录4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分课时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2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三
- 《看雪》教学实录3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二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 《我是什么》 说课设计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
- 《我是什么》综合资料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三
- 《一分钟》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分课时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1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