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2
《再见了,亲人》第二自然段的层次分析
写志愿军同小金花告别的情景,写法与第一、第三自然段相同,其内容顺序可概括为“请求──回忆──赞颂”。根据这个内容顺序第二自然段分三层是没有异议的,但该如何确定每一层的起止呢?
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案及作业设计》中把第二层定为从“你一向是人刚强的孩子啊”到“同归于尽了”,我认为这样划分不合理。
1、回忆的内容不完整:
第二层写的是回忆,小金花听到噩耗后的表现并非“送别”当天发生的事情,应属回忆范围,划归第二层,否则回忆的内容就不完整。
2、淡化了主要人物:
作者选择人物是讲究代表性的,第二自然段的主要人物当是小金花。因为小金花是朝鲜少年一代的典型代表,她虽然没有像她妈妈那样献出宝贵的生命,但她失去的毕竟是自己亲生的妈妈,她的勇敢、机智、坚强和爱憎分明同样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常情厚谊。当然,小金花妈妈的感人事迹是朝鲜人民用鲜血保护志愿军的又一范例,必须让学生通过了解这个事例去体会中朝两国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战斗友谊。不过,为了突出小金花妈妈的牺牲,而把第二层划到“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人”为止,把小金花听到噩耗后令人赞叹的表现排挤在中心事件之外,显然削弱了小金花在本文的地位,削弱了主要人物完整形象的感染力,这也是不合理的。
3、忽略了总分关系:
“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这是第二层的总起句,本层就是围绕总起句中的“刚强”来写小金花的。“刚强”既表现在小金花“钻进”、“解开”、“救出”等一系列勇救志愿军老王的动作中,也表现在她听到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噩耗时,把“把脚一跺”、“狠狠地说”而没有流泪的行为之中。如果划到“同归于尽了”为止,那么第二层中的总分关系又如何理解?
那么,第二层该划到哪句炎止呢?有的老师认为,第二层作者采用的不是“总分”写法,而是“总分总”的写法,所以应分到“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这句话为止。我认为这种分法也不妥。把“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看成是总起句,把“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看成是对中间内容的总结,说第二层为“总分总”结构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只要与本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联系起来研究,就会发现“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这话所起的作用应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总结上文又引出下句,而且重点是引出下句。我们可以假设,把“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这句话山删掉,这样,对第二层来说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没有影响,但最后一句与前文就连不起来了。这说明这句话应划归第三层,因为少了这个过渡句,第三层的意思几乎就无法表达。
由此可见,上述两种分层方法都缺乏依据的。笔者的意见是:第一层,从开头到“唱不起来”,写志愿军战士劝导小金花不要因分别而过分难过。第二层,从“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到“妈妈,这个伊我一定要报”,写小金花和妈妈一起去救志愿军老王,妈妈牺牲了,小金花非常刚强没有流泪。第三层是,从“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呀”到“你怎么落泪了呢”,写刚强的小金花在与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竟落泪了。
根据笔者的分法,可以这样指导学生进行分层训练。首先,让学生认真默读第二自然段课文,了解写的是什么情景,写法与第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接着引导学生回忆第一自然段的分层依据,即“请求──回忆──赞颂”。然后让学生分别找出志愿军请求小金花的话,志愿军回忆有关小金花的事,和志愿军好像是责怪其实是称赞小金花的语言。重点引导学生确定第二层课文的起止。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第二层主要回忆谁的一件什么事?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把“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这话遮起来,再把上下文连起来读一读,看看顺不顺。再想一想,你认为这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个过渡句与上文关系密切,还是与下文关系密切?
最后让学生把本段分为三层并写出各层的主要意思。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开学第一天
- 广播体操比赛
- 新学期新打算
- 未来的我
- 摩尔庄园,快乐童年
- 家乡的初秋
- 精彩的“六.一”汇演
- 写日记的苦恼
-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 欢欢安息吧
- 我的新语文老师
- 那一次,我被打了
- 实践活动收获多
- 摘豌豆
- 快乐的体验
- 国家助学金申请书范文
- 军训心得作文650字
- 小学共青团帮扶困难队员活动方案
- 学生会治保部申请书
- 2012年大学生学习标兵申请书
- 文明寝室申请书
- 加入学生会申请书
-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调研课题实施方案
- 转改士官申请书范文
- 小学2011年教育进社区活动方案
- 竞职学生会干部申请书
- 大学旅游协会社团活动方案
- 艺术秀活动策划方案
- 晋升士官申请书范文
- 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实施方案
- 劳动派遣关系中的雇主替代责任研究_法学理论论文(1)
- 浅谈视觉语言在包装中的运用
- 浅谈无权处分_法学理论论文(1)
- 以人为本,营造最佳人居环境
- 关于行政诉讼协调制度的思考_法学理论论文(1)
- 善打“名人”牌,强化广告效果
- 论我国证人权利保障体系之完善_法学理论论文(1)
- 成都市住宅小区园林绿化现状调查
- 北京道路绿化养护的探讨
-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原则
- 居住区绿化组织空间的常用方法
- 居住区绿化和树种选择
- 探寻中国法官职业化中的非职业化因素_法学理论论文(1)
- 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_法学理论论文(1)
- 浅析商品包装设计与消费心理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语文实践课
- 《鲸》教学设计
- 《鲸》的自主性学习
-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
-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
- 《给予是快乐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给予是快乐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鲸》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阅读
- 《少年闰土》
- 《珍珠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