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8
《草船借箭》教学与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许多情况往往有着很大程度上的随机性。课标中指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阅读教学是个性化的行为。”
今天,教学《草船借箭》一课。学生研读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内心。分角色朗读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对话,谈谈对人物的认识。学生一个个都很踊跃。
生A:周瑜明知故问,真阴险!
生B:是啊,周瑜真是不怀好意,内心狠毒!
生C:诸葛亮表现得胸有成竹,很镇定!
生D:诸葛亮顾全大局,不和周瑜计较。
……
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初步把握了人物性格,这些回答都在教师的意料之中。这时,学生E站起来说:“我通过读他们的对话认为诸葛亮的做法不太好,周瑜让他十天造十万枝箭,可是他却主动提出来用三天,如果三天完不成任务不就被杀头了吗?为什么不给自己留条后路呢?”
话音未落,众生议论纷纷:
生1:是啊,万一他三天完不成任务不就被杀头了吗?
生2:他一定是胸有成竹,这更能说明他的自信。
生3:我想诸葛亮一定是把一切都计划好了才这么说的。
……
师:哦,原来是这样!那么,诸葛亮后来做了什么呢?他为什么这么做呢?请同学们在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和看法与同学交流。学生积极地置身于朗读、探究之中。
通过这样的师生即兴创造,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而且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节课比我预想的要生动得多,价值更大了。
【反思】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解。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疑问入手,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和教学的重点、难点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应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让自己的设计意图融进学生的思维。
上面的案例中,学生对诸葛亮的做法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是教师没有想到的。如果这时教师只是表扬“你考虑的真周到”,而后继续完成预先设计的教学思路,我觉得这不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是“以生为本”的体现。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调整原来设计的教学,生成新的思路,按学生的感悟组织他们辩论、学习。设计了“诸葛亮后来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组织学生去研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的教学让我感悟到,教师要与课堂一起成长。对于学生的“意外之举”要给予关注,这样,课堂中才会出现更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假如……
- 文具的悄悄话
- 灾难无情,人有情
- 一件伤心的事
- 我们教室一角的特殊同学
- 我的妈妈
- 熊猫
- 一次拔河比赛
- 写
- 我学会了
- 一件令我高兴的事
- 童话般的小河边
- 等妈妈
- 我是一个小歌迷
- ‘坐’在弹簧上的三层楼
- 2011年乡镇财政工作总结
- 区卫生局2011年工作总结
- 新华书店主题教育活动工作总结
- 县审计局2011年审计工作总结
- 2011年公安局消防队工作总结
- 初中篮球队训练工作总结
- 大学本科生党支部2011年工作总结
- 2011年司法工作总结
- 幼儿园“我与文明同行,文明从我做起”工作总结
-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 公路局2011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总结
- 县民政局2011年工作总结
- 学校教务处工作总结
- 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工作总结
- 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
- 渔业权是渔民的固有权利(1)
- 完善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
- 面对入世:财政政策的调整和选择
- 建设生态区的法制保障(下)(1)
- 关于国际旅行支票性质及其法律适用问题的法律分析(1)
- 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与公共财政论的发展
- [教学经验]提高初中化学复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法的命运(1)
- 论关于商业秘密权的保护(1)
- 经济英语中的隐喻和翻译
- 财政支出理论的历史考察
- 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和探索(1)
- 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1)
- 论企业法人民事权利能力之性质(1)
-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随笔
-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之一
-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 《詹天佑》教学设计之二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反思
-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之二
- 《山雨》教学设计之二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之一
- 《半截蜡烛》第一课时
- 《蒙娜丽莎之约》课后反思
- 《山雨》教学设计之三
- 《蒙娜丽莎之约》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