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1
辐射·归纳·寻味──霍懋征《草船借箭》收课艺术
凡是精彩的语文课,往往不仅有扣人心弦的开头,环环相生的进程,而且有精心设计、耐人寻味的结尾。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曾经执教《草船借箭》,她的收课处理别具一格,富有创新意识,听后给人以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深切感受。现在,让我们研究一下她教学本课的收课艺术,以便从中获取有益启示。
一、围绕中心,引发辐射思维
《草船借箭》的中心人物是诸葛亮。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故意刁难,请他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谁知诸葛亮只用了三天时间便从曹操那儿“借”来了十万支箭,在事实面前,周瑜不得不服输。学生们对诸葛亮的才干自然十分佩服,教者如果简明点示一下也未尝不可。霍老师并不这样处理,她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要求用四个字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学生们人人动脑,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言──
有的说:足智多谋。
有的说:智慧超群。
有的说:精明能干。
有的说:知识渊博。
有的说:神机妙算。
由于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从不同的侧面作出对诸葛亮的评价,所以发言踊跃,气氛热烈,形成了围绕“才干”的辐射性思维。
霍老师这样处理对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新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二、围绕中心,归纳各段段意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才干。通过教学,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基本把握了。霍老师在引导学生评价了诸葛亮之后,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认识全文可以分成四段,同时根据教学中的板书作出简明扼要的归纳──
第一段: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第二段:写诸葛亮准备造箭。
第三段:写诸葛亮借箭。
第四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以往的教学,许多老师都喜欢首先从解题开始,然后是读文、分段,再后进入课文内容的分析,表现出一种程式化倾向。霍老师有所突破,她不急于引导学生分段,而是在学生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在课尾归纳段意。这样做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当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把分段、归纳段意放在未了,霍老师这样做也是因文制宜罢了。
三、围绕中心,拓展知识领域
如前所述,本文的中心人物是诸葛亮,中心事件是借箭,牵涉到周瑜、曹操,长江、大雾等等人和物,这些都已经分析过了,收课时是不是照例布置作业,算是结束呢?霍老师另辟蹊径,从她那充实的知识仓库中精心选取了一首小诗,用幻灯打出来: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霍老师引导学生齐读、背诵;同时指出: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要求学生课后把这首诗抄下来,背熟。显然,如此收课,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拓展了知识领域。同学们学习课文,抄背小诗,寻求不尽,兴味极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最好的礼物
- 读《智慧故事》一书有感
-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 《自然之道》读后感
- 伟大的母爱
- 看《满汉全席》所想……
- 观《浅蓝深蓝》有感
- 我的两次骗人
- 《网络少年》观后感
- 尊严无价
- 男儿当自强
- 徐稚救树
-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 走近体操
- 《三国演义》读后感
- 试论中学生物课堂艺术性教学语言
- 浅议用和谐教学情境构建英语高效课堂
- 试论问题教学法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 试析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简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探究
- 简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的重构
- 试论外语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与教师的外语教学
- 试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 论发挥语文学科优势,引领校园文化潮流
- 论教育实践研究的价值、特点与路径探微
- 试论大学生参与学生事务管理的意义及其运行机制
- 试析从危机公关谈政府的形象塑造
- 试析由一堂课引发的对小学语文作文讲评的思考
- 简论五邑温泉旅游发展之路
- 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 读《我最好的老师》有感
- 作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设置矛盾冲突,构建真实有效价值观──《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叙事
- 作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作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
-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案例
- 谜语追溯
- 作文:《我最好的老师》
- 读《我最好的老师》有感
-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杂谈
- 一切靠自己最好──《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 《我最好的老师》相关资料
-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