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之后

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之后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3

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之后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定位在感悟一个“美”字上,抓住文句“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我说‘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让学生逐步品味那里的花美、人更美。然而当我再回过头来看这篇课文时,发现这一次教学线路虽然也可以达到目标、突破难点,但似乎过于强调了人文性。编者把这篇课文安排在第七单元中,其目的是让我们感受异国风情,品味他国的民俗民风,细细地读一读课文便会发现文本中就有值得我们去感受去品味又与本单元的教学主题相匹配的内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当我把教学主题定位在感受奇丽的景色,感悟奇特的民族时,我带领着学生去异国他乡尽情地畅游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花海中,感受着德国这个民族特有的风情,学生由衷地发出感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创造了多么美丽的奇景啊。由此我的思考是:当我们拿到一篇语文课文时,切不可草草地束缚了自己的思想,觉得中心是什么就该是什么,应该把此文放在一个单元中,细细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想,又要照顾到编者的设计意思,再加上自己的独特体验,如此才能够把课上得深刻、丰厚。

细节操作讲究度:

在感受“景色奇丽”这一板块中,我的第一次设计是这样的:

1、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描写花美的语句,然后读一读。

2、抓住重点词让学生谈感受。

3、出示图片写感悟。操作比较简单,方法比较陈旧。

针对这些不足,我在第二次设计中有了改进: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景色奇丽的语句,并把它读好。

2、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这段话,把它读正确,读流利,然后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景色奇丽。

3、你能抓住重点词谈谈感受吗?

4、把我们想象到的通过我们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5、随机出示图片,师配乐朗读。

6、请把这奇丽的景色加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笔流淌下来吧!

出示练习:

此时此刻,我仿佛……

(提示:你可以抓住花的形状、颜色、芳香等。)

如此细化了的环节,不仅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那奇丽的景色,更是有指导性地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的思考:

特级教师沈大安说过:有效教学的要求之一就是让学生亲历过程。何为“亲历”呢?让是学生亲自去读一读,亲自去品一品,亲自去感受一下,亲自去体验一番,才能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教师要想方设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只有在学生的内心里铺垫起足够的情感,才能厚积而薄发。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牙膏和牙刷的争论
实践出真知
初学跆拳道
缝纽扣比赛
小熊得救了
勇敢的小男子汉
缝纽扣比赛
苹果又回来了
美丽的夏夜
不听劝告的小明
我爱冬天
爱护小树
好吃懒做的小明
我的班主任
征订启事应该注意的事项
范文:人民日报五十年图文数据库光盘系列征订公告
征订启事的特性
开业启事的写作格式
征婚启事范文解评
开业启事的作用
范文:墓碑征婚
范文:《热风》杂志征订启事
征订启事的写作格式及内容
范文:服饰形象店开业启事
寻人启事的写作格式和基本内容
范文评析:专卖店开业启事
范文:创中国名校招优秀教师
写作开业启事的注意事项
寻人启事写作的注意事项
谈儿童音乐能力的培养
论钢琴教学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民族音乐在音乐市场的传承思考
浅析日本交通
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神、劲、律
谈古筝学习的现状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控制能力
声乐优秀课的培育与建设
古典吉他右手演奏的基本要领
高速公路软基鉴别、处治及检测方法
爵士乐在我国通俗歌曲中的运用
关于铁路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使用问题分析
对于声乐钢琴伴奏与艺术指导教学初探
第三方物流的价值探析
生物节律在驾驶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二
《掌声》教案第二课时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一
《灰雀》教案
《小摄影师》教案
《荷花》句子分析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一
《掌声》公开课教案、说课稿1
《灰雀》教学设计三
《灰雀》教学设计二
《荷花》句子分析
《灰雀》教学设计一
《荷花》句子分析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三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