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6
追求“丰实”的教学──《索溪峪的“野”》教学有感
前言:我上公开课《索溪峪的“野”》时,本着一种理念:追求“丰实”,引导学生品读出文中的优美,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并在课堂中体现“对话式”课堂文化,体现学法指导。
片断写真:(引导体会“山”的磅礴美。)
师:谁能够把体现山磅礴美的句子读一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请伙伴合作读。
(请两位学生合作读,效果不理想。)
师:同学们,听他们读你感受到磅礴的美吗?(许多同学摇摇头。)
师:谁来点评一下。
生:我觉得读磅礴的部分时,
声音要高亢一些。
师:高亢,你说得出肯定能读得好。请你读。
生:“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读得很有感情,全班鼓掌。)
师:你的朗读赢得了大家的掌声,说明你能把感情融入到朗读中去。
(转身向先前两位同学说)虽然你们读得还不到位,但我还是要表扬安锋同学,你今天能在陈森同学的引领下大胆地朗读课文,如果你今天能继续以这种参与态度学语文,相信你能够学得更好。(师范读)
同伴评课:
评价1:
老师很注意到教与学的双边对话,注意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在老师热情洋溢的鼓励下,那个读得不怎么好的同学,体面地坐下了。但如果老师能让他们再尝试一下,给予他们再次成功的机会,会教得更“丰实”。
评价2:范读要在学生读得不怎么样的情况下出现,这样是不是更能体现范读的价值。
评价3:我建议要把读得好的那位同学对朗读的个体感知推广到全班,成为整体感知,即把个体资源转化为群体资源,这样教才能饱满。
自我反思:原来,我挺满意这段教学,没想到缺憾是这样的突出。在同伴们的讨论中,我品味到了:这段教学还可以教得更“丰实”,改进如下。
事后诸葛:
(在第二个学生朗读之后。)
师:(面对合作读的两位同学)有了仲仁同学做榜样。我相信你们能读得更棒。愿再读吗?
(两生再读,效果还是不理想。)
师:“嗯!有进步了!语文的味道就是这样反复读出来的。我也想读一读,欢迎吗?
生:好。(师有感情地朗读,生鼓掌。)
师:你们为什么鼓掌?
生:我觉得您语气在“浩气长舒”这儿拉得很长,让人听了好像看到那无数的峰林。
生:我觉得老师“千峰万仞,绵直蜿蜒”读得缓慢、舒展,让人仿佛感到了山的磅礴的美。
师:很感谢同学这么欣赏我的朗读。看来已经对怎样读好这一句有了很深的体会。我们一起把这段文字美美地读一读,找找“磅礴美”的感觉。(教室里书声朗朗)
【教后心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路上,我牢记着屈原的这句话,也逐渐地品味出其中的味道。这堂公开课,我将许多教育的理念付诸于实践,许多地方的处理能够体现我对生命化课堂的追求,但真实的课总有遗憾,有些地方往往因为自己的操之过急而失去了良好的教育契机。所以,我反思,在反思中再现课堂情景,假如能再让我再来一次,我会上得更饱满、更丰实。但教育是不可重复的,期待着明天的课堂教学我能够更加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生动的一课
- 英语成果汇报会
- 雪花
- 切文旦
- 我爱我家的电脑
- 三个第一
- 我给老师做贺卡
- 嘴馋
- 小小切菜工
- 狡猾?聪明?
- 春游
- 新裙子
- 成语故事
- 合唱比赛
- 一张珍贵的照片
- 报告称三分之一两栖动物濒临灭绝
- 《濒危物种研究》:大型陆生哺乳动物迁徙活动或将消失
- 动物学论文初稿
- 外磁场对定向凝固枝晶组织形貌的影响
- 研究发现洞熊并不是吃素的
- 《当代生物学》:猴子具有与人一样的面部识别能力
- 简论桃园及其边界游猎性蜘蛛的种类及优势蛛的动态研究
- 试谈稻田生态养鱼技术
- 动物学论文摘抄
- 浅谈水质改良剂对池塘养殖水体浮游生物的影响
- 中医药院校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初探
- 浅析僵猪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 浅论夏秋高温季节内陆池塘安全养殖技术
- 学报类科研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学的文献统计
- 整合动物学成为现代动物学研究重要趋势
- 也谈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二年级《画家和牧童》设计心得
- 《画家与牧童》课后反思
- 《画家和牧童》教学案例
- 《画家和牧童》教学思考
- 书画常识·名词解释
- 《画家和牧童》说课材料
- 《画家和牧童》第一课时课堂实录点评
- 《画家和牧童》教学案例
- 《画家和牧童》课后反思
- 《画家和牧童》教学实录
- 《画家和牧童》教学杂谈
- 《画家与牧童》课堂教学文字实录
- 《画家和牧童》设计意图
- 精心预设方能精彩生成──《画家和牧童》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