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9
评《索溪峪的“野”》
听了我校王绍浩老师执教的《索溪峪的“野”》一课,感受颇深。此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张家界索溪峪的自然风光的特点──“野”。王老师上出了自己的特点,教出了自己的个性。
一开课,我就被王老师丰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一个“野”字的演变如“神来之笔”把学生带入了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境界中,使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了“野”所展现的不加任何雕琢、没有任何修饰的自然美,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教与学的关系。老师的教完全摆脱了应试教育中按照学习目标一板一眼的教学的束缚。在给学生范读课文时,时而坐着读,时而站着读,时而走着读,兴致勃勃,以自己的不拘一格来影响学生的情绪,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充分地享受课堂。
课堂上王老师跟学生之间的亲和力令听者叹服。老师在教中的行为,学生在学中都可以效仿,老师能做的任何事情学生都可以做。学生可以向老师提出任何问题,可以阐述自己的任何观点,可以跟老师争论任何问题,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使学生在课堂上体味到主人的角色。
本课教学突出了学科特点,呈现出了一种大语文观。王老师在教学本课时,没有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这篇课文肢解成“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几大块来学习,而是整观全文,一读带讲,引领学生读中生情,读中悟情,感受文章的景美,语言美。
几点商榷:
1、商榷之一,目标的达成度不是很高:
此文文质兼美,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虽然老师进行了语言渲染,但学生没有读出那种“野”味。朗读所要求的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2、商榷之二,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习课文同样如此:
只让学生从有限的文字中深切感受索溪峪的“野”是不太容易的,因此应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张家界的有关资料,课上适时展示,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索溪峪中,她的那种纯天然的、野性的美在朗读中的体现就会水到渠成。
3、商榷之三,学生学习热情没有激活:
虽然老师给学生创设了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很少,读了一节课,涉及的学生面很窄。
综上,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虽有些许不足,但它是我校语文教学步入新课标所倡导的创新课堂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长大做什么
- 我坐在妈妈的身后……
- 我来到了未来世界
- 精彩的的开幕式
- 五官“罢工”
- 秋天的云台山
- 难忘的一次跑步比赛
- 整嫂记
- 风雨无阻
- 青蛙放生记
- 她的坚强让我敬佩
- 菊花节开幕式
- 生命在于运动
- 吃萝卜
- 我给车子美容
- 试析生命关怀视阈下残疾人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探究
- 浅析“90后”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路径探讨
- 浅析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 浅谈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继续坚守师范性教育的思考
- 试析大学生学业导师制实施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 试析德育内稳态理论建构及其价值
- 试析生态主义文化观与大学外语教学
- 试析高校学生管理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 试析民办普通高校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试析情景认知理论与高校英语翻译教学
- 浅谈群体亚文化对大学生性观念和性行为的影响及对策
- 论经济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 简论成人教育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分离的探析
- 试析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
- 简论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帮扶工作初探
- 《五柳先生传》同步达纲练习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 《五柳先生传》同步达纲练习
- 《五柳先生传》习题精选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