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教完《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让我感触颇深,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充分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人思潮澎湃,情绪跌宕起伏。
一、从题目入手,抓住文章主干
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我紧紧抓住“母亲”一词质问学生:“这里的母亲指的是谁?”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一个是亲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那么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怀念自己的两位母亲呢?”这样既交待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又让学生抓住了文章的主干,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二、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课堂上,学生们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并在小组里交流,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积极主动,交流时气氛活跃,他们找到了“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等词,“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等句子,这样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三、以读促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课堂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不同的感情色彩。在理解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我让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等词语,自己读句子,谈感受,并链接《赋得永久的悔》,让学生明白作者对母亲的悔恨,在让学生反复地读,从读中体会到了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在理解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怀念时,我结合课文内容,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体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比读、选择喜欢的部分读、自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
上完这节课,同学们都被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深深地感动了,有的同学甚至热泪盈眶,这也让我感受到: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解读”,更应该引导学生“创读”,以读促讲,以读悟情,以读激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妈妈,我想对您说......
- 给王虹的一封回信
- 开心水上乐园
- 小金鱼
- 真不该这样
- 真情
- 相信明天
- 自我介绍
- 奥运在我心中
- 我的自述
- 一件有趣的事
- 猫和老鼠
- 秋天在哪里
- 吹泡泡
- 云
- 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制度研究(1)
- 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投资策略研究(1)
-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创新
- 数字校园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化规划分析(1)
- 浅谈网络财务的功能
- 对现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分析(1)
- 关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选择财务管理体制的分析(1)
- 我国对外贸易中品牌营销的现状与策略
- 我国管理层收购价格的理论评析(1)
- 加强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探讨(1)
- 风险投资体系的双重代理与财务目标趋同效应(1)(1)
- 国际融资(1)
- 信托受益权的应用研究(1)
- e时代医疗卫生财务管理(1)
- 我国风险投资的问题与对策(1)
-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
- 《观潮》教学设计8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 《观潮》教学设计3
- 《观潮》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 《观潮》教学设计4第二课时
-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 《观潮》教学设计7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 《观潮》教学设计4第一课时
-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
- 《观潮》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
-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