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8
“香甜甜”的滋味──《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案例
鲁迅先生幼时求学的私塾名曰“三味书屋”,据说“三味”是把书比作“五谷、蔬菜、点心”的。对读书人而言,其实我们可以把“三味”理解为书香的。对于学生来说,读出课文的香味确实是一件美事,一种享受。
《别饿坏了那匹马》是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自读课文,记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课文中写“我”意外地发现残疾摊主家根本没有马时有这么一段话: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香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
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读后思考:课文中的“我”并没有看见过马吃草,他为什么认为马是“香甜甜”地吃草呢?
A生:在“我”看来,残疾青年买“我”的马草就是因为“我”的马草比较鲜嫩,他的马喜欢吃,每次都吃得“香甜甜”的。
B生:因为“我”割的马草,付出了我的辛劳,在“我”看来,“我”的马草显然是最好的,那匹马怎能不“香甜甜”地吃呢?
C生:残疾青年总说“别饿坏了那匹马”,显然,每次“我”的马草都是在马很饥饿,急需的时候送来的。“肚饥万物香”,所以,“我”的马草一定会让那匹马“香甜甜”地吃。
……
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阅读者的阅历、性格、人生观、价值观都可能影响着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但无论怎样理解,“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它是作者创作文本的原意,也是文本的价值取向。
从以上学生的发言来看,虽然表达方式各异,理解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却都是建立在对文本内容的准确把握上。听上去虽然不一样,却又都合情合理,令人信服,我想:又何必强求同样的理解,同样的表述呢?倡导课堂的自主阅读,不就应该在引导学生探寻文本意义的同时,体现个性化阅读吗?我想:只有真正这样做了,学生才能真正从文字中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读出滋味来。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如“那匹马”一样,“香甜甜”地享受语言文字,尝到语言文字“香甜甜”的滋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鲁迅作品综述
- 中学生学习方法谈作文
- 校运动会
- 中学生语文学习环境研究综述
- 中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 实验小学举行第30届校运会
- 鲁迅思想
- 校运动会消息
- 中学生阅读学习障碍综述
- 中学生应该如何去学习综述
- 沙尘暴的成因与防治
- 鲁迅作品综述
- 天造还是人为?
- 防止沙尘暴
- 最后一只猴子的自述
-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体化解决方案的探讨
- 发展我国大城市交通的研究
- 百年思想的冲击与撞击
- 全球化、主权国家与世界政治秩序
- 渐进政治改革与《中共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限度
- 试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与特征
-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也谈对文化传统的解读和反思
- 深圳地铁区间隧道富水地层非降水施工技术研究
- 上海近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策略探讨
- 论法德共治与政治体制之特性
- 既有隧道上方修建力学分析轻轨车站的
- 北京地铁牵引供电系统设置
- APEC 架构与运作的发展与两难
- 嫩江路车站地下一层半侧式车站的建筑设计
- 大型无柱式地铁车站设计
- 《记金华双龙洞》 重点问题探究
- 《记金华双龙洞》 随堂练习巩固篇
- 《中彩那天》 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桂林山水》美文欣赏 落叶
- 《记金华双龙洞》 整体感知
- 《记金华双龙洞》 教案2
- 《记金华双龙洞》 教案1
- 《记金华双龙洞》 作家作品及背景
- 《桂林山水》教学目标
- 《桂林山水》名言警句及诗词散文
- 《中彩那天》 重难点
- 《桂林山水》文采训练素材
- 《中彩那天》 考点练兵二
- 《中彩那天》 趣闻故事
- 《记金华双龙洞》 随堂练习提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