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9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精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集体交流学习心得,教师抓住重点,适时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突破难点。虽然,我想在本节课中努力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反复审视教学设计,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因此,心中底气很不足。
“粉墨登场”之后,我努力体现着以下理念:
一、做平等的合作者
课堂中,我不仅身体走下来了,心灵走下来了,全身心地融入到了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真正充当了一个平等的合作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共建了一个快乐、和谐、发展的课堂氛围。
二、做真诚的赏识者
在现代教育中要重视赏识孩子,这是每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在课堂上,教师能不能真正做到赏识每一个孩子,还是有许多问题值得讨论的。课堂上,我通过亲切的微笑、真诚的鼓励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堂中,激发了孩子的进取心。
孩子们表现得主动积极,课堂上出现了精彩的场面。“老师,我想做小老师,带领大家学习第7、8自然段,可以吗?”在听到车美焕同学的请求的那一刹那间,我的心充盈着无比的喜悦,这不就是我一直渴求的让孩子做真正的课堂主人的一个漂亮的回答吗?我满心喜悦地答应了。“小车老师”流利地朗读着、从容地交流着自己的读书感悟,自信地接受着同学们的挑战,俨然一个“博学”的“小老师”。纪晓东、曲靖威等同学也不甘示弱,大胆地质疑……是的,把赏识的目光投向孩子,给孩子们一个机会,他们会还给我们一片精彩!
40分钟转瞬即逝,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后,我的心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我总觉得几天来自己一直陷入一场迷雾中。经过几位导师的讲评,我的这份感觉终于变得清晰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
《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虽然我也知道这是本文的“命脉”,但教学时,因忙于应顺学生的自主,我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了。当全文都学习后,我忽略了引导学生抓住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心句回归整体,只是草草收尾。
听着教研员夏老师的点评:“每教一篇课文前,一定要吃透教材,把握线索,找准思路,选好切入点。不管采用怎样的形式学习课文,教师心里始终都要有一条主线。”字字句句中肯,字字句句击中要害,是的,不可否认,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仿走他人路”的倾向。在精心钻研教材方面还有待深入,如:在学生汇报交流了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后,我没有从整体上予以把握,引导学生及时小结,因而大部分学生获得的还只是零散的知识。教学的思路还有待明晰,如:当学生汇报读书心得时,教师被学生生发出的一些小问题牵走了,一致“大框架”显得不够清楚。
评价不应只是肤浅的表扬,“你读得很有感情”、“你说的很好”……孩子们的评价还是只停留在一个很浅的面上,给人空洞、乏味之感。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套话正有充斥整个课堂的趋势。这的确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致力于引导学生关注“你从他的朗读中感悟到了什么”“你觉得他那些地方读得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实效性的评价,让评价真正落到实处,不在只是空套、只是点缀。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用心聆听着导师们的点评,一直困扰在我心间的迷雾慢慢消散。我深知前进的路上还会有困惑,但我愿与新理念一起成长,在摸爬滚打中锻炼自己,自信地走向明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看黄河大桥
- 我也追星(贝多芬2)
- 我心中的黄河(1)
- 黄河在呻吟
- 我也追星(贝多芬)
- 我也追星(林俊杰)
- 游黄河和大芦湖
- 黄河倡议书
- 我也追星(周笔畅)
- 我心中的黄河(2)
- 观黄河
- 黄河一日游
- 黄河魂
- 我也追星(贝多芬3)
- 又读黄河
- 建筑防火分区常见问题成因及对策
- 上人屋面工程技术交底
-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深圳实习纪录
- 论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资料管理
- 作为管理者如何把握猴子管理法则?
- 试论水利工程投资与水利产业发展研究
- 浅谈建筑施工测量的监理工作
- 房地产项目管理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 土建施工经验总结(学习)
- 城市信息化测绘体系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 国内建筑设计师的四大问题
- 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等问题分析处理
- 建筑施工之监理信息与监理档案管理
- 浅谈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的问题和措施
- 某工程脚手架计算书
- 《绝招》 趣闻故事
- 《绝招》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绝招》 教案讲义1
- 《可贵的沉默》 教师语录
- 《可贵的沉默》 教案讲义2
- 《可贵的沉默》 知识点精析
- 《可贵的沉默》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 《绝招》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 《可贵的沉默》随堂练习 巩固篇
- 《可贵的沉默》随堂练习 提高篇
- 《可贵的沉默》 教案讲义1
- 《绝招》 教案讲义2
- 《绝招》 重点问题探究
- 《绝招》随堂练习 提高篇
- 《可贵的沉默》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