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5
下课:新一轮读书的开始──《少年闰土》片断赏析
【案例】
出示离别图,引导想象。
师:好朋友就要分别了,他们手拉着手,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呀!“我”会对闰土说些什么呢?闰土又会对“我”说什么呢?
(同桌练说,指名分角色表演。)
闰土:“迅哥儿,别难过。我回去后让我爸给你带五色的贝壳,好看的鸟毛。”
“我”:“你下次还要和你爸爸一起来。”
闰土:“好的,夏天你到我们那儿去,我们一起到瓜地里刺猹。”
“我”:“我会去的。你以后到城里来,我带你到街上去吃冰塘葫芦……”
……
师:“我”和闰土虽然才相处了一个月,却情同手足,难分难舍。他们相约一定要再见面,可这一别就是30年后的闰土会是什么样的?
生:他一定身体强壮,身体魁梧。
生:他会是个面带笑容,成熟的男人。
师:“我”和中年的闰土见面,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他们会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生:他们互相拍拍肩膀,有说不完的话。
读《故乡》片断,激起探究阅读欲望。
师:30年后,“我”回到故乡,终于和老朋友重逢了,那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读读这段文章。
(分发《故乡》中“我”回故乡再次与闰土见面的那一段。学生自由默读。)
师:他们此次见面的情景有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生:30年过去了,闰土40多岁,变老一点是正常的,但没想到他变得那么老,还那么穷困,身体一定不太好。
生:闰土对“我”的态度变了。以前他们在一定时,无拘无束,而现在闰土却恭恭敬敬地喊“我”老爷。
生:以前他们在一起时有说不完的话,而现在却说不出话来。
师:是啊,这次见面的情景与我们想象的相差太远了!读了这个片断,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闰土老得这么快?
生:闰土为什么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与“我”亲热?他为什么这么恭敬的喊“我”老爷?
生:闰土和“我”为什么没话讲了?
师:这些问题比较复杂,老师一时也讲不清楚,大家可以在课后完整地读一读鲁迅先生写的《故乡》,再思考思考。同时,还可以去读一读他的其他作品,如《阿Q正传》《祝福》《药》等。一个星期后,我们再来交流体会。
【反思】
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中曾说:“‘职业的读书’由于‘勉勉强强’而很‘痛苦’,但是‘嗜好的读书’则‘在每一页里,都有着深厚的趣味’。”
何为“嗜好的读书”?他认为“主动的读书即为“嗜好的读书”。也就是说,只有当孩子心理上产生需要时,才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读书中。
这位老师为了诱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环节。从教材插图入手,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少年闰土与“我”难分难舍之情,再循着学生正常的思维轨迹,让他们设想30年以后再见面的情景,然后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让他们阅读有关“我”与中年闰土再次见面的片断。巨大的反差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问:现实中的中年闰土形象为什么与自己设想的不一样呢?从而产生再读书的愿望。
可以想象,下课时,一定是学生再去寻找相关读物进行新一轮阅读的开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布置教室
- 写日记感想
- 文艺表演
- 文艺表演
- 文艺表演
- 参观公园
- 看元宵灯会
- 帮助别人,自己快乐
- 春姑娘来了
- 听写
- 花伞借给谁
- 我的老师——修老师
- 杨树的歌(改写)
- 写书法
- 看电影
- 论现代学生工作
- 德育“三结合”问题的新思考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 我国基础教育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 注重班主任工作中的“以德治班”的管理
- 宋明理学的“本体—工夫”之辨
-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儒学与德育探微
- 公共物品、公共选择理论中的教育
- 教育,切不“可目中无人”
- 对“新教材”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 创新式德育在中学的探索
-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现代教学中的优势
- 中国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及其政策含义
- 《太空生活趣事多》
- 《清澈的湖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清澈的湖水》第一课时
- 《父亲和鸟》
- 《活化石》教学设计之二
- 《父亲和鸟》教学设计之二
- 《日记两则》
- 《回声》教学设计
- 《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活化石》
- 《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之二
- 《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我是什么》片断赏析
- 《浅水洼里的小鱼》
- 《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