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2
这节课我花得值──《少年闰土》教学片断及反思
语文课堂不仅是一个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融合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能通过这个平台让学生去“经历”更多更为丰富的人生阅历。
短短的课堂是不能把“阅读”这一语文课的“命脉”全面灌输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由课堂引发开去,让他们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去想象、去阅读更多的文章。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学会阅读。
这个片断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充分地“利用”文本与“挖掘”文本。充分并恰当地利用文本资源,钻研并挖掘文本空白,这对理解与研究语文教材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都是很好的手段与方法。这一段既不是课文的重点,也不是教学的重点,但上了两节课后,刚好剩下结尾这一段没学完。于是我想到让学生根据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来演一演闰土与“我”分别的情景。并让学生想象30年后见面的场景。想通过这种情境的教学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和课后去读鲁迅名篇《故乡》的兴致。
第二天还没上早会课,就有学生来向我“炫耀”他们的“战果”。
生1(神气十足地跑到办公室向我“炫耀”。就是当编剧的那位):杨老师,我昨天晚上读了两遍《故乡》,现在终于知道了30年后鲁迅与闰土见面时的情景了。
师:你真不错,能把那么长的课文读两遍!那你说说他们见面时是怎样的?
生1:闰土一见到鲁迅就叫了声“少爷”。而鲁迅在见闰土之前,很激动,也想了很多,但一见面,看到闰土的样子时,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杨老师,闰土为什么还叫鲁迅为“少爷”呀,他不是大名人了吗?
师:问得好哇!你有没有想过闰土的处境和思想观念是怎样的?
……
后来我干脆就在早会课上“考验”了全班学生,并问了30年后闰土的外貌以及鲁迅的感想等,举手想发言的学生远远超过了平时的课堂,他们准确的回答完全出乎我的预料。这样的场面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也暗自高兴。
我想,如果没有那节课的“表演”与“设悬”,老师没有帮学生借书让学生去阅读(乡村学生找资料是非常困难并很不主动的),而只是教师口头上要求学生课后去读鲁迅的小说《故乡》,效果肯定没这么好。我很赞同特级教师窦桂梅对阅读的主张。她认为“阅读和阅读教学是不同的,阅读教学应该为学生真正去阅读而服务。教师不能把阅读教学的目标简单理解为让学生读懂课文,而应该是让学生学会读书,喜欢读书。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用支离破碎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阅读体验。……阅读课应该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地方,成为学生讲故事的地方,成为学生观点碰撞的地方,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地方!”说得实在、多精辟啊!所以我认为这节课花得值!我的教育与教学的目的都达到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戏曲的艺术魅力
- 追星丧父谁之过
- 中国戏曲是去是留
- 中华瑰宝戏曲
- 我也追星(居里夫人)
- 戏说“明星”
- 走近父亲的秦腔
- 我看“追星”现象
- 戏曲传统艺术
- 我也追星(周杰伦)
- 给黄河的一封信
- 心系黄河
- 黄河壶口瀑布
- 我也追星(韩庚)
- 追星族曰
- 江西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与开发的思考
- 深化地方文献工作浅谈
-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文献工作概述
- 吉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四十年
- 浅谈河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 试论河北省教育干部培训工作创新与思考
- 关于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 甘肃省图书馆西北地方文献工作述略
- 试析文解字添奇趣
- 图文时代的地方文献工作
- 地方文献分类思想研究
- 试论科学发展观与实施素质教育
- 浅议地方文献的收集与利用
- 试论小班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
- 关于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创新
- 《争吵》 知识点精析
- 《争吵》 范文习作
- 《争吵》 趣闻故事
- 《争吵》 重难点分析
- 《争吵》 考点练兵1
- 《将相和》
- 《争吵》随堂练习 提高篇
- 《争吵》 考点练兵2
- 《争吵》 教师语录
- 《争吵》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检阅》 考点练兵2
- 《检阅》 范文习作
- 《检阅》 写作指导
- 《检阅》 考点练兵1
- 《检阅》 训练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