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5
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金色的脚印》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我教《金色的脚印》一课时,在学生交流预习、感知课文,懂得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后,放手让学生细读课文设计能帮助大家进一步领会文章表达情感的问题。当学生将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展示出来时,我发现他们所设计的问题虽然五花八门,但大部分都十分精彩。如:老狐狸为什么不多生几只还要冒着生命危险救小狐狸?小狐狸是被正太郎家的佣人捉走的老狐狸为什么还要救正太郎呢?阳光再耀眼也不会把狐狸的脚印照成金黄课文为什么说狐狸的脚印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等。
【教后反思】
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特权”。
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在失去了提问的权利的同时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以教促学”的习惯,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决定教学目标。当学生将他们的问题展示出来时,我很高兴。高兴的是学生提的问题不但十分精辟,而且能够紧扣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这一思路来设计,与我的教学思路是一致的。这说明一段时间来我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颇有成效的。我想老师有容纳学生提问的心胸,学生才有提问的欲望。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学生自始至终是这一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积极地探讨知识。教师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也把民主还给了课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训练了自己的思维,培养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技能。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教师也将面对为解决突如其来的问题而不断地博览群书,博采众家之长,不断地“充电”,增长着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这难道不是学生“馈赠”给教师的一笔丰厚的财富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父爱
- 我最敬佩的人-我的爷爷
- 友谊珍贵
- 夕阳
- 菊花飘香
- 我的妈妈
- 考试之后
- 20年后的我
- 开学典礼
- 我敬佩的一个人
- 渴望和平
- 国庆见闻
- 美丽的滨江长廊
- 买菜
- 一件小事
- 论分裂国家罪的几个问题刑法论文(1)
- 中国四大传统文化说
- 传统文化和谐观在企业文化中的发展和探索
- 浅析刑法条文中涉及的暴力犯罪刑法论文(1)
- 单位犯罪自首制度初探刑法论文(1)
- 融资模式效率比较与我国融资模式的选择刑法论文(1)
- 追诉时效延长制度探讨刑法论文(1)
- 证据法若干基本问题的法哲学分析(1)刑法论文(1)
- 传统文化融入我国现代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 浅谈传统文化在医院管理中的运用(实践)
- 论零营运资金管理刑法论文(1)
-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企业文化的根
- 论死刑的适用刑法论文(1)
- 试论“五四”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 对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界定刑法论文(1)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三
- 《山雨》教学设计之三
- 《山雨》教学设计之一
-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 《山雨》课堂实录
- 《山雨》教学设计之二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一
- 《穷人》教学设计
-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二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之二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