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5
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金色的脚印》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我教《金色的脚印》一课时,在学生交流预习、感知课文,懂得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后,放手让学生细读课文设计能帮助大家进一步领会文章表达情感的问题。当学生将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展示出来时,我发现他们所设计的问题虽然五花八门,但大部分都十分精彩。如:老狐狸为什么不多生几只还要冒着生命危险救小狐狸?小狐狸是被正太郎家的佣人捉走的老狐狸为什么还要救正太郎呢?阳光再耀眼也不会把狐狸的脚印照成金黄课文为什么说狐狸的脚印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等。
【教后反思】
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特权”。
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在失去了提问的权利的同时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以教促学”的习惯,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决定教学目标。当学生将他们的问题展示出来时,我很高兴。高兴的是学生提的问题不但十分精辟,而且能够紧扣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这一思路来设计,与我的教学思路是一致的。这说明一段时间来我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颇有成效的。我想老师有容纳学生提问的心胸,学生才有提问的欲望。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学生自始至终是这一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积极地探讨知识。教师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也把民主还给了课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训练了自己的思维,培养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技能。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教师也将面对为解决突如其来的问题而不断地博览群书,博采众家之长,不断地“充电”,增长着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这难道不是学生“馈赠”给教师的一笔丰厚的财富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Books and I are good friends(我和书是好朋友)
- collection
- Christmas Day(圣诞节)
- park near my home
- views on English
- 一棵老梨树
- experience with foreign coins
- do you need my help?
- grandfather
- etter to Shyness
- work
- new librarian
- wonderful life
- Believe in yourself(相信自己)
- trip to America
- 我拿什么标准来调薪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十二星座办公室守则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员工激励-企业文化应成为一种待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论文
- 雅芳,让品牌战略成功落地市场营销论文(1)论文
- 如何打通e-HR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你实现团队管理了吗?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全面绩效管理案例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磁石法则:团队建设的法宝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企业发展趋势:网络化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从炒单看薪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反“斩首”与企业变革之道市场营销论文(1)论文
- 如何让你的企业“长命百岁”?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如何对考核者进行训练?(2)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关于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的研究(glx48)市场营销论文(1)论文
- 先找对的人,再做对的事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再见了,亲人》美文欣赏
- 《再见了,亲人》重点字词意思
- 《再见了,亲人》重点语句探究
- 《再见了,亲人》随堂练习 提高篇
- 《再见了,亲人》同步作文之范文习作
- 《打电话》同步作文范文欣赏
- 《再见了,亲人》整体阅读感知
- 《再见了,亲人》重点字词梳理
- 《再见了,亲人》文学常识
- 《打电话》考点练兵(二)
- 《打电话》考点练兵(一)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二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
- 《打电话》趣闻故事
- 《再见了,亲人》同步作文之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