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6
播放《月光曲》适宜吗?
《月光曲》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它生动地记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世界名曲《月光曲》的传说。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第八册关于这一课的“教学建议”中,建议教师在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前将《月光曲》播放一遍,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于这个建议,我不敢苟同。
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因为他出色的才华与辉煌的成就,全世界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之倾倒。文章中的盲姑娘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她的心中,充满了对贝多芬的崇敬与爱戴之情。正是出于这种感情,当贝多芬到她的家乡演出之时,她才那么地渴望能亲自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会,她的哥哥才会因为买不起音乐会的门票而深感内疚并为之叹息。可以想象,当贝多芬意外地出现在盲姑娘面前时,她是多么的激动与惊喜,正是这种热烈的情感让她对贝多芬的演奏产生了共鸣。当课文学习到“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我播放《月光曲》,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听完曲子之后,我问学生:“你感受到了什么?”时,学生显得及为平静,感受也不深刻。学生对贝多芬的了解可谓是知之甚少,谈不上对贝多芬的尊敬与爱戴,更谈不上什么热烈的情感。缺乏这样的感情基础,就无法对乐曲产生深刻的认识,无法对乐曲产生内心深处的共鸣。
从课文的叙述来看,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她仅听别人演奏过几遍贝多芬的一首曲子,就能基本上把它弹出来。另外,她从一位陌生人的演奏中,能感觉到弹得熟练、感情深,并且准确地判断出演奏者正是贝多芬。这一切,都说明了盲姑娘具有非凡的音乐素养。正是由于音乐方面深厚的底蕴,让她有能力成为贝多芬的知音。而绝大部分的学生是谈不上什么音乐方面的素养的。当然,没有多少音乐素养并不意味着就不用去欣赏音乐,但是,要求学生通过乐曲去感受课文里描写的那种意境,去理解音乐中的情感,怕是勉为其难的。而教师意图通过变“抽象”为“形象”,让《月光曲》成为突破课文重点与难点的有力武器,也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愿望而已。
《月光曲》这篇课文,通过作者优美的文字叙述,我们也仿佛进入了乐曲描述的那如梦幻似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同时对贝多芬产生深深的敬仰与爱戴之情──这,正是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我想,教学《月光曲》,“读”才是我们最需要的、最有力的武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也好玩
- 参观人体奥秘科普展
- 《下辈子我们还做母子》观后感
- 读《闪闪的红星》有感
- 读《小桔灯》有感
-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 要抓紧时间
- 向你介绍一本好书
- 读《呐喊》有感
- 话说端午节
- 我和珊迪比童年
- 《鲁冰花》观后感
- 有毅力方能成功
- 心灵要美
- 爱的真诚——读《孝女绳》有感
- 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环境保护论文
- 节能减排的论文
- 谈垃圾发电在环保中的作用
- 中西方园林艺术之浅论
- 浅探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
- 探析解决环境卫生问题的方法
- 浅谈园林山庄以树木花卉植物为素材的作用
- 大型园林绿化工程的项目管理
- 浅论土地沙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方法
- 谈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光电互感器
- 废电池的污染--研究性学习结题
- 节能减排论文--节能减排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 暑假社会实践环保论文
- 关于“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论文
- 谈城市公园景观水体污染与对策
- 曲美文美情更美──浅谈《月光曲》一文中的审美教育
- 《月光曲》教学随笔
- 反刍阅读展开联想──《月光曲》教法新探
- 抓“愤”“悱”,重感悟,强训练──我教《月光曲》
- 《月光曲》教学扎记
- 播放《月光曲》适宜吗?
- 聆听春天的声音──《月光曲》听课有感
- “月光曲”与“烛光曲”
- 《月光曲》审美教育例谈
- 《月光曲》教后反思
- 《月光曲》教学感悟
- 《月光曲》教学及美育思考
- 我这样教《月光曲》
- 抓住情感这一主线教《月光曲》
-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