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27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及反思
【引言】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要在课堂上力争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并学习作者的语言。而掌握语言的规律靠读,情感的激发、熏陶也靠读。
【背景】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它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文本中给读者留下的不确定的“空白”,等待读者用想象去补充,补充的过程就是发掘意义的过程,是以自己的经验去再创造的过程。
【问题】
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时间尽量还给他们,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自觉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教师适当地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朗读中,在“空白处”品悟语言的魅力。
【解决途径】
一、整体感知,带入情境
指名读全文。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并谈谈听了这篇散文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二、交待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读作者的语言,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的来去匆匆的。
三、学习课文内容
1、小组里读读说说上节课画下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自己喜欢的句子,感悟作者怎样具体描写日子的来去匆匆的。可以重点读读那些自己喜欢的句子。
2、生分组活动,在小组内读句子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学生分别汇报:
第二自然段(过去的日子):
出示“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感悟到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时间的样子写具体了。从“溜”字感悟到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体会作者有一种惋惜﹑无限感慨之情。
⑴ 指导带着感情读好这些句子。(教师范读,学生评读)
⑵ 喜欢就记下这些句子,积累背诵。
第三自然段(现在的日子):
⑴ 出示句子:“太阳他有脚啊,……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感悟到作者用了拟人,把日子过得快写出来了)
⑵ 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从我脚边飞去了。”
① 两名学生分别对读这段话。
(感悟到:作者用了排比句,写出日子一天与我相伴,很快地从身边过去了。通过“跨﹑飞”体会到时间就是这样轻巧地在不经意中溜去了。)
② 指导学生读好这段话,同桌分读,男女生分读。
③ 将这一段话积累下来。
④ 仿写练习:用上“……的时候;……的时候;……的时候……”写一段话。
⑶ 出示句子:“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学生从“闪”字可以读出时间流逝得很快,一眨眼的功夫。)
⑷ 指导读好这些句子。
第四段(未来的日子):
⑴ 出示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我何曾留着像游丝一样的痕迹呢?”
(感悟到:作者用了比喻的写法,说明日子就这样去得无痕,轻而易举地过去)。
⑵ 句子:“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感悟到作者用上了反问句,表明自己不能虚度人生,对未来的一种追求﹑向往和思索。)
⑶ 读好这几段话。
第五自然段:
⑴ 齐读这一段话:
此时朱自清先生得到答案了吗?你从中得到答案了吗?
⑵ 交流收集的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
⑶ 出示老师收集的格言﹑警句。大家自由读,分别指名读。
五、课末谈话
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些什么?喜欢这篇散文吗?
【教学反思】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
将朗读训练贯穿在整个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不但让学生多读,而且指导学生会读,在效果上达到读好的目的。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将整体读和重点读相结合,让学生一读再读,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课堂上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师生对读、教师范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促讲,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熟读成诵积累丰富的语言,同时培养了语感。
二、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以评代讲
在教学中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在读的实践中感知理解,抓住重点词来品味、体会,学习语言。为此,课堂上充分借助评价手段使学生在自主、自悟、自得中学习语言。如:教师范读后学生评价老师读的怎么样;指名读句子后学生间互相评价“他刚才读的怎么样”,“我认为该这样读,我会比他读得还好,我想给大家读读。”等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掌握语言的规律,对语言的感悟和自己情感的体验都是在评价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同时也促进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
三、重视课上读写的结合,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是内化的吸收,写作是外化的表达。当学生阅读达到高潮时,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读中仿写,读后学写,使学生乐写、易写,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水乳交融,发挥更大的整体效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长袜子皮皮》
- 我的假日
- 猜歇后语
- 春天的校园
- 学游泳
- Do都城之旅
- 贪心的狮子
- 寒假里的一件事
- 我的双休日
- 蚕宝宝
- 百鸟乐园
- 一棵桔子树的自述 学洗碗 太阳能机器狗
- 我最崇拜孟姜女
- 我喜欢的一次春游
- 五官争功劳
- 华盛顿的宪政思想(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依法治国”的宪法效力
- 论宪法对刑事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华盛顿的宪政思想(8)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华盛顿的宪政思想(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宪法与行政法良性互动关系之思考(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严格规则主义及其对中国宪政之影响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社祀与殷周地缘政治
- 现代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之比较研究
- 华盛顿的宪政思想(7)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孟子的“仁义内在”说
- 何为儒家之道(一)
- 易图的逻辑划分与问题
- 生生之境 ————《周易》“变”“通”观念的生态关怀
- 文化本体与文化形态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三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片断赏析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一
-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之三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二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片段评析
- 《太阳》第二课时
- 《太阳》教学设计之一
-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之四
-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之五
-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之一
- 《太阳》教学设计之二
- 《太阳》
-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