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2
《藏戏》教学案例
片段:了解艺术特色,领悟表达方法。
师:藏戏有什么特色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课文一开始,就概括地写了藏戏的特点。我给大家读一读(朗读1~3自然段)。从这三个自然段,也就是这三个反问句中,我们知道了藏戏有“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特点。
师:你很会读书,从作者开篇的连续三个自然段,也就是连续三个反问句中,概括出了藏戏的特色。同学们,我们一起读读这三个自然段。
生:课文还具体描写了藏戏的面具,在课文的8~16自然段。我和同桌一起给大家读一读。
(朗读8~16自然段。)
生: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所戴的面具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和意义的。
生:我来补充一下。在16自然段,作者还写了藏戏面具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让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师:两位同学合作学习后,分工汇报,让我们了解了藏戏里面具的特色和保留下来的原因,谢谢你们。但是面具是怎样运用象征和夸张手法呢,谁能再具体地说说?
生:我来说。比如,面具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白色代表纯洁,红色代表威严,绿色代表柔顺,黄色代表吉祥等等,就是象征手法。我们也可以想象这些面具在色彩上,尤其在形状上肯定非常夸张,比如,“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这样就让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了。
师:补充得非常好!了解藏戏的面具,我们可以感受到藏族人民的智慧,感受到藏戏的独特魅力!除了面具,藏戏其他方面还有哪些特色呢?我们继续交流。
……
师:同学们,我们回顾全文,作者开篇用反问的手法概括地写了藏戏的特色,中间写藏戏的形成,最后又对藏戏的特色做了详细生动的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大家仔细想想。
生:我想这是因为藏戏的特色太鲜明了,所以作者开篇就概括写它的特色,而且用反问形式,情感非常强烈。
生:我想,作者仅仅在开篇这样概括介绍藏戏的特色,读者并不能具体了解藏戏到底有什么特色,所以课文后面又浓墨重彩地描写,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爱吹牛的小猫咪
- 我知道了
- 假如我有一片七色花瓣
- 月饼
- 下雨了
- 一件难忘的事
- 小鸡学飞
- 枕头的秘密
- 威风锣鼓响起来
- 如果我有一支神笔
- 烤甘薯
- 瞻仰双塔寺烈士陵园
- 开心的一天
- 续《小村庄的故事》
- 学下围棋
- 试论高职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关于职业教育学研究对象之确定
- 关于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
- 关于现阶段中国职业教育的“四大命题”
- 关于高职生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国际借鉴与路径探究
-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技能习得的文献研究
- 试论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指导
- 试析如何在校企合作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 关于实验实训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趋同研究
- 关于我国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探析
- 关于专门用途英语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试论“三课堂”模式与会计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 关于高职学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 简论高职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探讨
- 试析高职教育视野下的新能力本位课程观
- 《〈诗经〉两首》结构分析
- 《〈诗经〉两首》特殊句式
- 《〈诗经〉两首》中心意思
- 《采薇》译文
- 《〈诗经〉两首》词语古今异义
- 《氓》译文
- 《〈诗经〉两首》写作特色
- 《〈诗经〉两首》题解
- 《〈诗经〉两首》词类活用
- 《〈诗经〉两首》鉴赏点示
- 《〈诗经〉两首》课文评点
- 《〈诗经〉两首》多义词辨析
- 《氓》和《采薇》导学
- 《〈诗经〉两首》课文简析
- 《〈诗经〉两首》写作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