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9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1、课前我让学生在预习中搜集安徒生的资料,使学生了解到安徒生出生在贫富悬殊、劳动人民深受剥削压迫的苦难年代。
2、课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自主阅读:
在阅读的同时画出文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收获。取长补短,促进思维。当学生全班交流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时我引导学生着重从两个问题来理解课文。一是:小女孩是冻死的,为什么“嘴上还带着微笑?”二是:分明是说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要写“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的幸福中去?”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幸福”揣摩其内涵,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接着,设计一个自由想象的题目:假设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学生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我请她到我们家吃顿饱饭”。“我要请她到我们这个温暖班集体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使学生对幸福的认识和体验得到了新的升华。
3、课后我建议学生在课后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
对教材的思考及对教学的反思:
1、把握了一条情感脉络。从课文导入开始,我就一直为学生放带有悲剧色彩的音乐,以营造一种悲剧气氛,感染学生,然后通过范读、指读、自渎、悟中读、指导读、重点读,使学生对小女孩由怜生爱、由爱生悲,再配上精美的动画,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提升,情感不断升华,达到人文合一。
2、培养了学生的三种能力:
⑴ 探究感悟能力:
作者的感情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现的。她的“可怜”“幸福”体现在哪里?学生在自读中自悟,并能划出相关的句子在小组内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加深了理解和感受。
⑵ 想象和表达能力:
理解课文后,我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们尽情地表达出自己的爱心、同情心,发扬了团结友爱的精神,都希望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帮助“卖火柴的小女孩”。通过虚拟这一情境,一方面深化了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
⑶ 朗读能力:
教学中我能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目的。
3、学生课外去读安徒生的童话,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领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不听话的小树
- 小猫和鱼的故事
- 乖乖
- 怀念我的小狗
- 买东西时找钱的小技巧
- 怀念我的小兔
- 君子兰
- 飘飞的柳絮
- 搬木头
- 挨打
- 我的妹妹
- 日全食
- 扭秧歌
- 漫画《父与子》
- 赶会
- 关于新时期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分析
- 关于理解理论视野下的学校德育
- 浅谈《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双语教学初步尝试
-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差异和一致性
- 浅谈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
- 浅谈利用网络资源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 浅谈德育中实施活动教学的策略研究
-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教育
- 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休闲娱乐理论要素分析
- 浅谈《模拟电子技术》的改进教学法
- 浅谈大学图书馆员素质教育
- 浅析职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 简述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对高校学生党校建设的启示
- 论社会变迁下的高校师德困境及应对策略
- 礼貌原则研究的评述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案
- 《钓鱼的启示》教案
- 《要下雨了》教案
- 《爷爷和小树》教案
- 《四个太阳》教案
- 《乌鸦喝水》教案
- 《小松鼠找花生》教案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 《静夜思》教案
- 《王二小》教案
- 《两只小狮子》教案
- 《影子》教案
- 《画》教案
- 《快乐的节日》教案
- 《司马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