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凡卡》中对比的运用

《凡卡》中对比的运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5

《凡卡》中对比的运用

所谓对比,是指文章的层次之间,在内容上是对照比较关系。对比有纵比和横比两种。纵比是现在和过去,或现在和未来相对比,通过对比显示事物的发展变化;横比是此事物同彼事物对比,或同一事物在此方面和彼方面的对比,通过对比来揭示事物的本质或说明某种特征。

《凡卡》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写于1886年俄国最黑暗的年代,当时的俄国人民在沙皇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下,过着苦难的生活。文章通过鞋铺当学徒的凡卡的苦难遭遇,反映沙俄时代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作家为了突现文章的主题,多处运用了对比方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下文就此作一些浅探。

一、诉说与回忆的对比

《凡卡》一文的主体部分,是以凡卡写信的内容和穿插其间的两个回忆构成,信的内容与两次回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老板与爷爷的对比:

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向爷爷诉说了学徒生活的悲惨遭遇。凡卡再三恳求爷爷接他回去,是因为他不但挨饿,“吃的简直没有”,而且挨冻,“晚间睡在过道里”,还无缘无故地挨打,有一次老板用楦头打他的脑袋以致打昏。凡卡觉得自己“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不如”。一个九岁的孩子,老板竟这样虐待他。

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爷爷守夜的情景和跟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事。爷爷是老爷家的守夜人,他是个“非常有趣的瘦小的65岁的老头儿”。爷爷是凡卡唯一的亲人,尽管生活艰难,他们祖孙相依为命,爷爷是多么慈爱。

文章通过老板与爷爷的对比,突出了凡卡悲惨的遭遇,显露出资本家凶残、狰狞的面目。

2、伙计与旧识的对比:

凡卡在鞋铺常常受到老板无缘无故的毒打,有几次是因受了伙计们的捉弄。伙计们利用凡卡的年幼,打发他上酒店去打酒,还叫他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伙计的捉弄,致使凡卡身心备受摧残。

在凡卡的信中,几次提到他在乡下时的旧相识:求管家让他擦皮鞋,求菲吉卡答应让他帮放羊,还让爷爷问候阿辽娜,独眼的艾果尔和马车夫。他们中大多也是像凡卡一样的穷苦人,凡卡忘不了他们。

在这里,伙计与旧识的对比,并不那么直接,但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伙计们的势利和冷漠。

3、城市与乡村的对比:

凡卡在信中还向爷爷谈到了莫斯科。“莫斯科是个大城市,房子全是老爷们的”。“教室里的唱诗台不准人随便上去唱诗”。凡卡还因好奇而偶尔问问店铺里的事,“伙计们不肯说”。莫斯科实在不是穷人呆的地方!

凡卡记忆中的乡村,“白房顶”,“烟里冒出来的缕缕轻烟”,“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林,雪堆”,“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天空显得很清楚。”乡村景物是多么美啊!

这样,城市与乡村形成对比,表现出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对穷人而言却是一个“地狱”,孤寂的凡卡对自由生活是多么向往。

二、现实与虚幻的对比

《凡卡》一文的开头和结尾,是以写信前后凡卡的心理活动为主要表现内容的,这两部分也有着鲜明的对比。

1、神像与楦头的对比:

在圣诞节的前夜,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去做礼拜。这是富人们的欢乐之夜,而这时的凡卡却提心吊胆地跪在作台前,准备给爷爷写信。“他提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眼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楦头”。神像是用来为人祈福的,但它为什么只保佑像老板他们那样的富人,而对凡卡没有丝毫怜悯呢?楦头是用来制鞋的,可老板却用它来砸凡卡的头,怎不让人触目惊心?

在这里,神像和楦头形成对比,突现出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富人可以为所欲为,穷人却是走投无路。

2、无望与希望的对比:

写完信,凡卡又写了一个没有地址的信封。这时,他破皮袄都顾不上披就跑到街上,把信塞进邮筒,他多么希望爷爷早点收到信,来接他离开这个“火坑”。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梦见爷爷正在念他的信……

显然,这是一封无法投寄的信,爷爷根本不可能收到他的信。然而,即使爷爷收到他的信,也无法来接他回去,因为,在沙皇的黑暗统治下,像爷爷这样孤苦伶仃的穷老头儿,不可能改变可怜的凡卡的命运。这似喜实悲的结尾,以冷酷的无望与甜蜜的希望形成对比,更能引起读者对凡卡命运的同情和怜悯。

3、担心与满意的对比:

文章的开头,写了凡卡写信前提心吊胆的心理活动。他担心老板会突然出现,楦头会再一次落在自己的头上。他“叹了口气”才开始写信。文章结尾,“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当他寄出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去、做梦……

文章以“担心”开头,“满意”结束,前后的心理变化形成的鲜明的对比,让读者预感到,不等梦醒,更大的噩运将会再次落在这九岁孩童的头上。命运为什么对这穷苦孩子如此不公?首尾反照,引起读者心灵的震撼,发人深思。

契诃夫不是一个革命者,但他关心人民生活,深切同情劳动人民。他的作品反映了旧社会的种种丑恶,有助于人们了解并憎恨那个罪恶的制度。他的小说的艺术技巧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凡卡》中对比的运用,可算是一个突出的范例。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龟兔第二次赛跑
郑州亮起来了
小金鱼
我的一位好朋友
五彩缤纷的香港
我长大了
航天飞机的自述
新龟兔赛跑
让座
钓虾
龟兔赛跑(续编)
洗碗
可爱的家乡
美好的梦
白衣天使——我爱你们
论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法学理论论文(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①法学理论论文(1)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韩法制变革法学理论论文(1)
论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的基点法学理论论文(1)
人工智能法律系统的法理学思考法学理论论文(1)
论法治与市场经济的内在契合性(2)法学理论论文(1)
法治构造论法学理论论文(1)
法学近代化论考法学理论论文(1)
市场推进型法治
市民社会的培育是实现法治的基础法学理论论文(1)
中国法文化传统的形成基础及其思考法学理论论文(1)
立法体制的模式问题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论法治文明法学理论论文(1)
论欺诈和广告欺诈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法学理论论文(1)
利益集团与立法之互动法学理论论文(1)
《一株紫丁香》课外阅读资料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三
《一株紫丁香》听课点评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六
《中彩那天》A 案、教学实录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二
《一株紫丁香》教育叙事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一
《中彩那天》 B案、教学实录
《一株紫丁香》的教学随笔
《一株紫丁香》(课堂实录)(1)
《一株紫丁香》教学实录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五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四
《中彩那天》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