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评析叶海燕老师《小小的船》一课的教学
一、识字教学,方式灵活多样,重视教给方法,培养识字有力
随课文识字,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叶老师这节课,突出了识字这个重点,利用较多的时间、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认字、巩固识字,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给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比如:
1、在认读生字时,师采用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结合语言环境认读、同位互读、带拼音读、脱掉拼音认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互教互学、师与生、生与生互动中,使生字和学生多次见而,反复再现,整体识记。
2、在巩固认字时,让学生组词说句子,在语言环境中巩固,开火车认读。叶老师还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这一特点,把游戏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玩耍中记住生字,将原本枯燥的识字变为学生乐学的活动,寓教于乐,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让学生摘星星认读生字,开火车认读等。
3、在让学生记认生字时,叶老师注意利用汉字本身的特点,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记认生字的方法,组织合作学习,利用集体智慧记住 9个生字,再组织全班交流。比如:师先引导学生记“闪”字,外面是个“门”字框,里面一个“人”字,合起来是个“闪”字。再让学生小组互相交流,“你会记哪个字,是怎么记的?”全班交流时,生发现“星”字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上边是个“日”字头,下边是个“生”字,两部分相加组成的。对于“坐”这个字,有个学生发现,是由两个“人”一个“土”字组成的。还有一个孩子在下面小声说“二人坐在土字上”。师随即加动作演示“坐”,加深记忆。如果我们在识字教学中,都能像叶老师那样,坚持不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日积月累,学生就会逐渐发现并积累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二、重视读文训练,定位在读正确、读通顺、读好课文上
读的方式多样,体现阅读的层次。如:读文时,师采用自读、互读、赛读、创设情境美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再美读、表演读,一步步达到熟读成诵,避免了枯燥、烦琐的串讲,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到韵文语言的美、意境的美,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朗读感悟能力。
三、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识字、读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一开始,师用多媒体演示《小小的船》这首动听的歌曲,随着优美的旋律,师边唱边舞,立刻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初读课文、识字。
2、巩固识字时,师运用贴图片的方法创设情境,黑板上那弯弯的月亮、闪闪的星星,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表现欲,他们争先恐后地到黑板前摘星星,唯恐老师找不到自己。
3、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时,师再次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蓝蓝的天空、闪闪的星星,一个小女孩坐在形似小船的弯月上玩耍的情景,一下子激活了孩子们美读的兴趣。当孩子们刚看到这幅画面时,不由发出:“哇,好美啊!”的赞叹声。是这幅画面,产生了内驱力,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进入了美读状态,入情入境地去朗读、去感悟。
四、整节课还体现了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这节课,无论是识字还是读文,叶老师只做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想法设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如识字,师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学生认读,师帮助正音。记字形时,师组织学生采用合作探究记字方法,师加入到小组中引导学生去发现汉字本身特点。读文时师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如自读、互读、表演读,小老师领读、师当学生中普通一员,让学生领读,师跟读。
五、这节课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师把课文谱成歌曲
在课中,让学生边唱边舞,做到动静结合,既活跃了气氛,又愉悦了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生字,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一举多得。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艺术灵性和创新思维的平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大雁塔音乐喷泉真好看
- 蝉
- 吊扇
- 时钟
- 下雨
- 坐火车真好玩儿
- 我
- 台灯
- 摸老虎屁股
- 我的篮球服
- 夏天的色彩
- 美丽的小西湖公园
- 庆祝生日
- 参观世界八大奇迹馆
- 我和妈妈去商场
- 广告策划书的撰写
- 广播广告文稿写作时要简明易懂,适宜口播
- 广播广告文稿类型的猜谜式
- 广播广告文稿写作时要多用设问和反复的修辞手段
- 广播广告文稿要设计一个好的开头
- 设计调查问卷应避免的问题
- 设计问卷题型的方法
- 广告策划书的撰写之国外的代表主张
- 广播广告文稿类型的直述式
- 关于热水器的意见征询范例
- 确定广告策略
- 确定广告媒介
- 广播广告文稿要言中有画
- 广告策划书的撰写之国内的代表主张
- 广播广告文稿的写作
- 对古筝演奏艺术的几点探讨(1)
- 都市民族志:“京味现实主义”的文化想象(1)
- 采风观念的异化(1)
- 西方声乐音乐一瞥—从格列高利圣咏到清唱剧(1)
- 音乐与诗歌关系”笔谈(1)
- 音乐史写作:艺术与历史的调解(1)
- 谈《格萨尔》说唱音乐艺术(1)
- 浅析视唱的技术处理(1)
- 关于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探析(1)
- 切勿进行置身事外的研究(1)
- 音乐演出市场究竟有多大(1)
- 浅谈“三段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1)
- 明清女性接受视野中的《牡丹亭》(1)
- 由当前古筝考级现象引出的思考(1)
- 元杂剧演述体制中的说书人叙述质素(1)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 《我们成功了》说课稿
- 《阿德的梦》综合资料
- 《葡萄沟》教学设计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1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 《酸的和甜的》教案3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3
-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3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
-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
-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2
- 《日月潭》教学设计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