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读《影子》教学实录之后

读《影子》教学实录之后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读《影子》教学实录之后

为了更好地实践新课程教学,在进行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前我都要查阅一些资料,或上网、或看书,期望从中获取一些有益的启示,《影子》一课也不例外。只是这一次,我从吕丽勤老师的《影子》教学实录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我先摘录吕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这一句子时的教学过程:

生:为什么说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老师也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现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哪个同学最聪明,能最先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师:现在,哪组的同学愿意来说说?

生:影子是黑色的,所以说影子就像一只小黑狗。

师:说得不错,影子是黑色的。那么,为什么不说影子就像一只小黑熊呢?

生6:我认为是因为影子的形状像小黑狗。

(这时,教师又叫了几个学生起来回答。从学生们的发言中,教师发现他们还没有理解为什么说影子就像小黑狗。)

师:哪位小朋友家曾喂过小狗?

(生7举手了,教师请他起来。)

师:你家的小狗平时是怎样跟你玩的?

生7:小狗经常跟着我。我走到哪儿,它跟到哪儿,跑前跑后的。

师:你说得真棒。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幅图。

(教师利用活动挂图演示给学生看:只要有太阳照着,小朋友无论走到哪儿,都会有影子伴随前后左右。)

师:同学们,现在明白了吗?影子为什么像小黑狗?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明白了。)

从整个过程粗略地看,吕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这一句子是到位的,也是精彩的。老师为了能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影子就是小黑狗,不仅设置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不说影子就像一只小黑熊呢?”来帮助学生摆脱非本质属性的干扰,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如“你家的小狗平时是怎样跟你玩的?”来推进学生的理解。这一过程结合生活现象,注意在课堂中唤起儿童的生活体验,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但是,我在想,对这么一个简单的句子花费那么长的时间去解释,值得吗?或者,为什么那么简单的关联,我们的孩子会理解不到呢?

细细去想,学生真的“明白了”吗?按理,“为什么影子就是小黑狗”是很容易回答的问题,答案就在这句话的前半句中——“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着我”,因为影子常和人伴随左右,才像一只小黑狗的。可学生为什么发现不了呢?虽然教师作了许多努力,学生还是讲一些不是很本质的理解,如“影子是黑色的,所以说影子就像一只小黑狗”,“因为影子的形状像小黑狗”等,以致于老师动用很多方法去讲析这一句子的意思,教学似乎又返回到繁琐的词句分析上。

我觉得,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还缺少一个基础,这个基础不是“狗”,而是“影子”。对狗,孩子们是有足够的经验的。孩子们轻松地说出:小狗经常跟着我,我走到哪儿,它跟到哪儿,跑前跑后的。狗和大家形影不离孩子们都很熟悉。对影子,孩子们虽然也有一些经验,但不多,而且零碎,这些经验还不足以形成影子和人(或者物体)形影不离的概念。所以,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孩子们不能顺利进行迁移,把影子和狗因为与人形影不离而联系起来。

如果孩子对影子的经验很丰富,如果事先让孩子获取一些影子的信息,使得他们熟悉影子与物体之间的关系,那么……

我的教学思路逐步形成,并进行了有效地实践。

我首先安排了一个活动,让学生在室外玩“影子”。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玩,边玩边观察,看谁对“影子”的发现多。学生有的独自在研究,有的几个一起在跑来跑去,有的在玩“踩影子”游戏。操场上,我和学生融合在一起,一边蹦着、跳着,一边引导学生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发现。可能是太少和学生一块活动的有缘故,我一次次感受到学生带来的活力和欣喜。

随后,我让学生席地而坐,交流玩影子的发现。下面是我记录的部分孩子的发言:

生1:我发现影子是黑的。

生2:我发现,当太阳在我前面时,影子在我后面;我转个身,太阳在我后面时,影子就在我前面了。

生3:太阳在我左面的时候,影子在我右面;太阳在我右面时,影子就在我的左面了。

生4:我发现影子可以变长变短,当我蹲下时,影子就变短了,当我踮起脚时,影子会有点变长。

生5:我弯腰时,影子也可以变短的。

生6:(侧身对太阳)我这样站时,影子会变细。

生7:我躲在大树后面时,我的影子不见了!

生8:我跑到孙老师的后面时,我的影子也不见了,被孙老师的影子盖住了。

生9:当我和XX在玩的时候,我们俩的影子好象也在一起玩。

生10:你们的影子都是躺在地上的,我可以让我的影子站着,你们信吗?(边说边跑到墙边,教室里也能看到影子),你们看墙上,我的影子站着呢!

我不得不惊讶于孩子们的能力。只要给他们研究的时间,孩子们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有了这样的铺垫,我再组织学生学习课文。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阅读体会,以下是一个片段教学实录: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我知道了影子在前,影子在后,是因为我们人在动。

师:怎么动?

生1:有时面对着太阳,有时背对着太阳。

生2:我读懂了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因为影子是黑的。

生3:我家的小狗经常要跟着我,赶它也不肯走,影子也是经常跟着我,我走到哪里,它也到哪里。

生4:我知道影子为什么是黑的,因为太阳照在我们身上,光被挡牢了,后面就有影子了。

我发现我的学生理解“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竟是那么轻松,那么顺理成章,一点都无须教师引导。阅读感悟过程那么简洁,又是那么深刻!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不同?我虽然心中有数,但为了能充分说明问题,我特意请另一个老师尝试了吕老师的教法(先学习课文再玩影子游戏),结果发现这些学生也是很难理解“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这句话。

不用说,原因在于我的学生先玩了影子游戏,拥有了关于影子的较为全面的经验,这种经验促进了孩子的阅读理解。而吕老师的教法,虽然也有玩影子的活动,但学习在前,活动在后,学习感悟时学生缺少较多的影子经验进行支撑。

这一探索实践过程使我对“生活经验”有了新的看法。

调用生活经验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来说确实大有裨益。大量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要善于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现实生活情景,使学生见景生情,在生活中学习。

但是,当学生的生活经验匮乏时,教师就不能盲目地瞎调动。教师应该做的是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看能否支持教学,这就是新理念下“备学生”的一个关键。如果学生经验还不够,教学就不能急于进行,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在学生有足够经验的时候开展阅读教学,阅读感悟就会水到渠成。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逐步向前发展的过程,任何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都不会让学生得到很有效的提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寒假
送给妈妈的贺卡
美丽的祖国
感受国庆60年
我的奋斗
甲醛的自述
美丽的秋天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
冬天
城里孩子
我的北京之梦
读《童年》有感
故宫导游词
过小年
第一次坐飞机
局年度干部培训工作总结
区教育系统妇女工作总结
信访局上半年信访工作总结与下半年工作打算
月份工作总结和月份工作计划
2009年上半年县统计局城调工作总结
宗教工作总结
如何做好监理工作总结
在“八一”复员退伍军人联欢座谈会致词
上半年乡镇信访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计划
创建农村基层党建“红旗村”工作总结
上半年乡镇信访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计划
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总务主任述职报告
2009年上半年信访工作总结
机关档案升级工作总结
公共财政框架下农村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
读不懂毛泽东 理不清当代中国农民问题
乡村精英对欠发达地区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
订单农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清末民初赣闽边地区土地租佃制度与农村社会经济
乡村债务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韩国农村振兴厅: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农科教相结合
尽快建立基于预防的全社会的风险管理岗位职责体系
村民自治决策过程的三层分析
我国历史上的土地利用*
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文本制度比较与实践反思
乡村选举:利益结构和习惯演进——岳村与南村的比较
村庄的建构与解构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盲点、难点和亮点
诗仙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古诗两首》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李白名字趣话
李白的足迹
李白为人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李白墓简介
李白和杜甫历史道路的殊途同归
李白与酒
天生我才必有用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4
李白邮票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李白诗歌中的“勾践灭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