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30
《雨点儿》第五自然段教学实录与反思
师:过了不久,大地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看,这是一片有花有草的地方,下了一场雨……。(CAI课件演示雨前到雨后的情景)
师:在没有花没有草的沙漠上,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渐渐的,雨停了……(课件演示情景)看着图画,你能说说下雨后的美丽景象吗?
让学生就这一自然段质疑并自己请小老师解答。
生问: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答1:因为雨把花草身上的尘洗干净了。
答2:因为下雨后花草的心情很好,所以更漂亮了。
生问: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会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答1:因为花下面有泥,雨把泥淋松软了,就会长出小草。
答2:因为人喝水就会长高,小花小草喝水也会长高。
谁愿意美美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他读得怎样?你能自己找对手比赛读吗?一起加动作表演读读。
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喜欢雨点儿吗?
有一位作曲家也很喜欢雨点儿,他作了一首曲子赞美雨点儿,我们一起听听。欣赏乐曲《小雨沙沙》。
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
生1:我会说可爱的雨点儿,谢谢你给水我喝。
生2:你帮助我长高了,妈妈看见了会很开心的。
生3:你不但帮我洗干净身上的灰尘,还给了我营养,你以后会经常来看我好吗?
生4:雨点儿,我们交个朋友好吗?
【教后反思】
在本片段教学中,我运用CAI课件的动画效果,再现雨前雨后情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用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但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他们其实并没有很好地理解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仅凭想象或一些课外知识对这问题有个模糊的认识。尽管它牵涉到科学常识领域,但面对着一年级刚人学的小学生,老师也不能把这问题当做上自然常识课那样讲解。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采取了“课前观察──课中联系实际──课后实践” 的方法。首先,在上课前一周就布置学生回家观察花草在浇水前和浇水后的区别,或观察花草在下雨后的变化。在上课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观察所得。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布置学生课后参加实践活动的作业,如到校园的花圃给花草浇水、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雨水的资料(可以是图片、儿歌、诗歌、画画、唱歌、舞蹈等)、在班内举办“我眼中的雨点儿”展览等活动,从而使学生对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一设计思路正符合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三次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研讨会上说的:“在阅读教学中,要适当引进、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并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或观察、调查、或读书、看报、查阅资料,有的可作为教学的铺垫,有的可作为课文内容的补充,有的可作为教学的拓展……改变课程内容的旧、窄、死,使之变得新、宽、活,使语文课程内容向生活开放,成为一泓不断更新、永远流淌的活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提篮春光看妈妈
- 提篮春光看妈妈
- 何以报德
- 爱在家中传
- 爱中生
- 人应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 提篮春光看妈妈
- 感恩的心
- 提篮春光看妈妈
- 提篮春光看妈妈
- 我能
- 提篮春光看妈妈
- 提篮春光看妈妈
- 我能
- 提篮春光看妈妈
- 膜上灌水技术
- 线路覆冰分析及保护对策
- 改善中国农村地区水资源管理和饮水安全试点项目正式启动
- 水坝建设与生态保护
- 海风盐雾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 水电施工中如何防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受污染
- 正确处理水资源管理中的几个关系
- 谈谈河道工程险情整治及加固措施
- 世界计量日的由来
- 周英在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座谈会上的致辞
- 引用新技术 一幢节能建筑可以节约用电50%
- 浅议机淤治理堤沟河的可行性
- 下游河道洪水流量预估方法刍议
- 城市水环境生态修复—以桂林两江四湖为例
- 水生态修复的12条方法
- 《司马光》教学设计四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十(1)
- 《司马光》教学设计六
- 《司马光》教学
- 《司马光》
- 《司马光》教学处理
-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
- 《司马光》教学设计五
- 《吃水不忘挖井人》片段教学案例3
-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司马光》教学设计四(2)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十(2)
-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2)
- 《吃水不忘挖井人》片段教学案例1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2
